张昭微微沉吟着道:“我觉得小泰的判断是对的。大家都说说看,我们怎么应对。”
他有些“疏忽”。
看看历史上在八里桥,英军是怎么吊打“我大清”的?
按照张昭的记忆,他的燧发枪兵对鞑靼骑兵有着武器代差的绝对优势,就像《三体》中所描述的,这属于降维打击。只要不浪,根本没有输的可能。
新军卫的燧发枪射程,当然比不了十九世纪中叶的燧发枪。但他的燧发枪射程和步弓手相当,略远一点。根本不惧怕鞑靼骑兵的远距离打击。
而且,他比最早出现的燧发枪还作出一些改进。第一,他采用的直膛线。这会使得士兵装弹速度更快,射击精度更高。当然,这会牺牲一部分射程。
第二,他的弹药都是采用的纸包装。此时明军的火绳枪兵都是带着弹药瓶。这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装弹速度。
当日,在试枪时是使用了浸蘸油脂的鹿皮片包着弹丸。因为减少了摩擦,这可以再加快一部分装填速度。而且,有闭气的作用。精度、射程都有所提高。
但鉴于鹿皮无法量产。新军卫手中这样优良的弹药并不多。预留着和鞑靼的弓手对抗。当前而言,纸装弹药就足够。
但是,张昭现在发现问题所在。第一,他的兵力有些单薄。无换休息。无法组成一个方阵,应付四面的攻击。第二,他缺乏火炮。有火炮的掩护,鞑靼骑兵的以逸待劳就是个笑话。
这都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
留着络腮短须的王武琢磨着道:“相公,为保存体力只能两个连,两个连的轮换。咱们要是有八个连在手,直接按照步兵操典上的条例扑过去。”
庞大郎道:“少爷,刚才的伤亡都是鞑子骑兵从侧面的间隙冲过来造成的。他们会不会打的是这个主意?”
林文宁一拍大腿,“那肯定是。老庞,你这仗越打越精啊。”
张昭琢磨着,他发现他又犯了一个错误。按照他半吊子的水平,认为排枪战术应该是以连排为单位的。一个排40人展开嘛!不然怎么叫排长?
但是,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他应当尽可能的把阵列拉长,在正面排出足够宽的横队,以求最大杀伤敌军。在这样的平原地形,如果他兵力足够,排出500人一排的横队都是可行的。然后,按照排枪战术横推过去。
而且,横队足够的宽,像刚才那样的小股骑兵就很难渗透到连队的间隙中。
“我们这样…”
…
…
张昭这边商议时,鄂尔多斯部的千户伯亦难亦将他的战术意图传达到麾下所有的骑兵。
“动手吧!”
博尔哈看到对面的明军已经将两只连队叫回去休息。明显正在轮换,试图保存体力。
伯亦难知道再拖下去无益,安排道:“我们正面以500骑仰攻,侧面以1000骑迂回猛攻,务求横向凿穿他们的队列。剩余2000骑冲击他们的后军,得手之后,立即驱赶那些步卒冲散他们的火铳队列。”
“遵命!愿长生天保佑你。”
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在大地上,一队队的蒙古骑兵开始组成冲锋的队形。
这号角声亦让新军卫开始战备。
稍后,骑兵的洪流如同海潮般发动。如果能俯瞰大地,就会发现鞑靼骑兵在奔驰的过程中分成两部部分。超过半数的骑兵往远处绕后,准备攻击新军卫的后军。
另外剩余的1500名骑兵也在快速的分成两部,500余名骑兵间距拉的很开,冲击新军卫的正面阵地。而另外1000骑则是加速迂回,准备从侧面冲击。
在这种骑兵的高速冲锋中,还能做到“聚散离合”如同臂使,鞑靼骑兵不愧是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