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重生(第1/3页)  嫁权臣(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汪府。

    夜色漆黑,一弯新月当空高悬。晚风夹杂着几声短促的蟋蟀叫声穿堂而来,将堂中的纱幔高高吹卷起来,烛火也一阵摇曳。

    堂中的锦榻上坐着一位正在做绣活儿的美人儿,她生的乌发雪肤,杏眸黛眉,云鬓酥腰,娇媚不可方物。

    “嘶——”

    一个不留神儿,绣花针扎在纤纤玉指上,沁出一滴鲜红的血珠子。

    薛亭晚轻呼一声,抬手把指尖含入了丹唇中。

    入画见状,忙去里间里拿了药水上前,给薛亭晚的手指上药。

    薛亭晚任她摆弄着,望着外头的凄迷月色,轻启朱唇,“夫君还没回来吗?”

    入画低声回话,“姑爷还未回来。”

    此刻已经是亥时,汪应连不知道又去哪里花天酒地了。

    薛亭晚轻轻“嗯”了一声,望着指尖的深色药水,思绪渐渐飘远了。

    她的父亲是当朝惠景侯,她是惠景侯府的嫡长女,献庆帝亲封的“永嘉县主”。

    两年之前,她凤冠霞帔,嫁入了汪府。

    她的夫君名叫汪应连,如今官致吏部员外郎。当年两人初见的时候,汪应连还是个一穷二白的清贫书生。

    汪应连生的俊朗,又颇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当年国子监外一见,便深深打动了薛亭晚。相识不过半年,她便一心一意要嫁给他,自然遭到了父亲惠景侯和母亲宛氏的反对。

    同年秋天,汪应连在科举考试中三元及第,中了甲等进士,赴宴琼林,行马御街。

    惠景侯见汪应连虽出身寒门,确实有几分真才实学,这才渐渐消除了对汪应连的偏见,勉强送口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汪应连虽说是人前风光的新科进士,其实一穷二白,在京城连一处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惠景侯府家大业大,并非嫌贫爱富之人,故而连成亲的彩礼都没叫汪应连为难。

    薛亭晚出嫁的那日,十里红妆绕着盛京城整整□□一日,百桌宴席,珍馐美馔,宾客盈门,比公主出嫁办的还气派。

    两人成亲之后,惠景侯府给汪应连良田千亩,宝厦万间。薛亭晚将自己的嫁妆悉数补贴到了汪府之中,还倾母家之力,为汪应连铺好晋升之路,令他一路扶摇直上,坐到了吏部员外郎的位子。

    成婚一年之后,汪应连想晋升为吏部侍郎,奈何资历不够,便怂恿薛亭晚鼓动父亲惠景侯在献庆帝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惠景侯并非毫无原则之人,见汪应连资历确实够不上,便建议他静下心来历练几年,再提晋升之事。

    俗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汪应连见薛亭晚的娘家人对他的仕途帮不上什么忙了,便翻脸不认人,对薛亭晚渐渐冷淡了下来。

    薛亭晚也没料到,一贯对她热情的夫君竟然还有这样一副面孔,本以为两人可以携手到老,没想到才一年的时间,汪应连就暴露出了真面目。

    彼时,薛亭晚丰厚的嫁妆已经都被握在了汪应连的手中,就连日常花销也要开口问汪应连要。

    掐指一算,汪应连已经连续十日夜不归宿了,甚至有人亲眼看见他出入妓院胭脂巷之类的场所。风言风语传到了惠景侯耳朵里,他气的暴跳如雷,大骂汪应连忘恩负义,自己看错了人。可此时汪应辰已是天子近臣,早已经不是当初任人摆布的清贫白衣了。

    昨日薛亭晚回娘家了一趟,母亲宛氏的意思是,若是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便及时止损,尽快和汪应连和离。

    大齐风气开放,民风宽容,女子和离再嫁也是常见之事。再加上惠景侯府乃是高门,以后薛亭晚若想再寻一门好亲事,也是使得的。

    这些日子的冷脸以对,独守空房,早已经把薛亭晚仅有的一点旧情都消磨殆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