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第17章(第1/3页)  尖耳契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

    还债还的是钱,而非人情,世上最难还的是人情。

    所以田小森还捎上了自己做的肉丸,路上遇见走村的货郎,还买了点糖。

    一种实惠点的大黑糖,另一种买得少的叫丹桂酥糖,由芝麻桂花饴糖等材料做成。

    大黑糖用粗纸简单包裹,丹桂酥糖却用的是红纸,上面还有店铺的印戳,可见后者更贵,是专为希尔斯买的,也有小孩子的份。

    有肉有糖,在水洞村可算是颇为体面的礼数。

    第一户去的是张聚富家,感恩的话不多,但句句发自肺腑。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田小森坚定地表决心。

    “这话见外了,以后多走动,我们就是你的哥嫂。”张大哥黎大姐是直爽人,收下了钱和礼,顺手又给田小森塞了几把水灵灵的菠菜和鸡蛋。

    田小森特地买的丹桂酥糖很少,统共才五块,不可能每户都送,自己留起来两块,余下的三块送给张大哥的三个孩子。

    “大哥,小天呢?”张家大儿子和小女儿都领到了糖,剩下调皮的老二不见踪影。

    黎大姐抱着小女儿,小姑娘害羞地窝在娘亲颈边,小小声地说:“二哥去山上玩了。”

    黎大姐无可奈何,“那小子太皮,管都管不住。”

    于是只将糖果留下,“妹妹要藏好你二哥的糖果,等他回来给他哦。”田小森难得跟小姑娘聊上两句,笑道。

    小姑娘点头,无视大哥眼馋的目光,将自己和二哥的酥糖都塞进了自己的衣襟里,逗得大家直乐。

    田小森去的第二户人家,当家人叫张广辉,家里媳妇姓李叫秀莲,都比田小森大十来岁,田小森叫他们张叔莲婶。

    张广辉有些生财的本事但脾气很硬臭,小时候得了陈阿婆的关照,看在阿婆份上对田小森挺仗义,奈何他媳妇李秀莲跟那个李土根有亲戚关系还偏袒,便不太待见田小森。

    田小森若是没带上吃的当礼数,李秀莲能横挑鼻子竖挑眼,凳子都不让他坐。

    张广辉对自己媳妇的的言行举止不甚满意,但他又很回护家人,最后只能私底下对田小森致歉。

    田小森很理解他的难处,自己是受助的一方,不多想不多言。还了钱道了谢便告辞了。

    有两户人家对田小森很热情,但其实他们借给田小森的钱是最少的,如今却最积极地借着这层交情打听种植甜豆和周家的情况。

    田小森能说的都说了,没有藏私的打算,也没有那个必要,早晚村里都会跟周家打交道,种什么怎么种,很快就会得到广泛推广。

    然而,有不少人觉得他种甜豆有秘诀,让甜豆更好成活更强壮,只是自私记仇不肯透露。

    田小森挠头,他问心无愧坦荡荡的,不理那些闲言碎语。

    最后一家叫张文阳,比田小森还小几岁,生活却比他好不少。张文阳亲娘早逝,父亲没续弦,一心将他抚育成人,将他宠得有些娇气,但人不坏。

    田小森去他家敲门,没人来应。张文阳的爹是个勤快人,估计在水车那边忙着。张文阳想考取功名,平时窝在家里一心只读圣贤书。

    今儿不在?

    匆匆行走在黄土村道上,路过别人的田埂,村民跟田小森打招呼,“早,忙啥去啊,着急忙慌的。”

    田小森愣了一下,似乎还没适应走在路上有人与自己打招呼,想了想,试着问道:“我有事找张文阳,你见过他吗?”

    “噢,他在水车那边。”村民忽然暧昧一笑,“一大早就去盯着你家那个什么希,眼都不眨。”

    水车工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男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山林河边穿梭不断,三三两两相互配合着,时不时发出发力的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