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023(第1/3页)  年代文里随娘改嫁养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江瑞丰带着家人回到了古镇。

    十几口子挤在一起,吃饭喝茶都要碰头。像他们这样回乡躲避的不少,镇子上的人口多了好几倍,粮食紧张起来,物价也跟着飞涨,禽蛋类更是稀缺。

    对老百姓来说日子更艰难了,可再艰难也得过下去啊。

    为了节省口粮,江家人喝起了米粥。

    沈晓月也提着小筐子,跟太太和舅舅下地剜野菜。几天下来,嘴里寡寡的,涩涩的,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叫。

    她摸了摸小脸,觉得瘦了。

    再看看豆豆也是面色苍白,粉嫩之色都没了。

    江太太搂着外孙直叹气。

    “瞧瞧,镇子上连个鸡蛋都见不到了……”

    江瑞丰也不禁叹道:“这就是战乱之苦啊……”

    “外公,等解放了就好了……”

    沈晓月仰着小脸说道。

    对解放一词,江瑞丰虽然早有耳闻,可具体怎么个解放法?却是一知半解。

    他跟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埋首于学问,对时局持观望态度。这也跟国统区的宣传有关,对广大民众进行了误导,甚至是妖魔化的宣传。

    *

    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

    解放大军势如破竹,沿东线快速挺进。

    不过两天,姑苏城被包围了。

    在外围战中,国军虽然做了抵抗,可内部早就被瓦解了,领头的将领都跑了,底下的自然没什么反抗。城里的地下组织把工作做得很好,电信局、发电厂、面粉厂都被保护起来了,与前来搞破坏的溃军做了英勇斗争,保证了城市照明和通讯畅通。

    一夜之间,姑苏城解放了。

    在地下组织的配合下,一批南下干部顺利地接管了城市。安民告示、八项纪律宣传开来,市民们打消了疑虑,夹道欢迎这支威武之师。

    新旧政权做了交接,城市秩序迅速稳定下来。

    一支部队开进了古镇,进行休整。

    镇公所里搭建起了临时医院,身穿土黄色军服的战士在街边巡逻,军需后勤和宣传工作也展开了。

    一时间,街巷间贴满了安民告示和宣传口号。

    河道里也异常繁忙,运粮船排起了长龙,物价也落了下来。

    镇子上也组织起来,城里的学生赶来支援,街道上三五成群,打快板的,做演讲的,贴标语的,很是热闹。

    江家倒是安安静静的。

    江瑞丰发了话:“都在家里呆着,不要出去乱跑……”

    没过两天,一位戴眼镜的赵先生找上门来。

    “瑞丰兄,快出去看看吧,城里变化很大啊……”

    江瑞丰受老同学之邀,搭乘马车进了城。

    他回来后,很是激动。

    “解放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当晚,江瑞丰坐下马灯下写了一篇文章,抒发着感想,对国家和未来充满了希望。

    *

    解放战争在持续着。

    镇子上搞起了“支前”活动。

    运输队、担架队纷纷成立了,还征调了一批民工支援前线。妇救会也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号召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受热烈气氛感召,江家上下也忙乎起来。

    江瑞丰时不时地出去开个会,写写稿子。江瑞启夫妇接了单子,忙着赶制军服,腰都直不起来,江太太也在一旁帮忙。江采晖被几个同学拉着,去街上搞宣传。只有江瑞良两口子去摆馄饨摊子,再忙总得吃饭吧?

    家里就剩下太公和太婆坐在天井里,看着豆豆跟着几个小老表大呼小叫地玩耍着。

    沈晓月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