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拜师(第1/3页)  寒门锦绣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真的吗!我愿意!”陆裴荣满脸欣喜,随后又皱起眉头,“不行,我交不起修金,买不起书本笔墨,只能辜负先生一片好意了。”

    王正浩负手,抖了抖衣袖,道:“我不收你修金,笔墨纸张我给你买。”

    王正浩身后那群的学员瞠目结舌,只看着这个瘦小的男娃与王正浩你来我往,他们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发展成了当下这种局面。

    陆裴荣还未开口,旁边站起来一个学员,道:“老师,这不合规矩,他那首五言四韵诗格律不整,韵脚平平,为何就能免除修金?老师甚至要给他包揽笔墨纸张,同为老师门下弟子,老师此举恐怕有失公平!”

    “崔时说的对!凭什么?”

    经此一提,旁的学员也开始七嘴八舌,他们一年交给书院的银子可不少,凭什么这个穿着破旧棉袄的小孩儿一首诗就能抵消所有?

    “就凭他是我外孙!”

    王正浩掷地有声,让在座的人瞬间安静下来。

    只有周放啧了一声,一群木头脑袋,没听那小孩儿说自己的外公姓王吗?这点弯都转不过来。

    这会儿功夫众人倒是转过弯来了,原来如此,天底下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儿,这小孩儿找外公刚好就找到他外公头上。

    王正浩眼神扫过自己的一众学生,道:“阿荣没有正经念过书,年纪比你们小,写的诗却如此有情怀,看看你们,只知道堆词,堆完也不见格律韵脚有多整齐。”

    之前发言的崔时显然有些不服气,“堆词总比用错词好,什么不见未亡人?未亡人不是遗孀吗?征战的人若是留得老残身回乡,又怎么能称妻子做未亡人?若是没有妻子,那见别家的未亡人作甚?”

    “愚钝!”王正浩不住摇头,“你可有听见前一句?万刃眼前过,故里无相问。征战数年没有音讯,家乡的人都默认你死了,不再提起你,可懂?”

    崔时哼一声坐了回去,确实是他狭隘了。

    可这如何能赖他?他又没有行过军打过仗,怎么能理解关内关外气候的强烈对比?怎么能理解活着如同死了的悲凉?

    但……那个十来岁的陆裴荣又是如何能理解的?

    莫不是剽窃他人诗词充作自己的?

    陆裴荣不知旁人想法,但他无愧于心,他能懂,是因为他曾在关外与胡人厮杀数年。

    而王正浩,在没考上秀才之前也被抓过壮丁,留下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

    苦战多年,直到大晋与胡人谈判送了公主和亲,王正浩才得以回乡,只是家里什么都没剩下,屋子门前杂草比人还高。

    大伙儿都以为王正浩死了,撺掇他的妻子改嫁,再与他没了关系。

    王正浩拼了命把五岁的女儿要过来自己抚养,女儿长大后自作主张嫁给了一个农夫,一个比她年长近二十岁的农夫。

    这个农夫就是陆裴荣的父亲陆敬山。

    这些陆裴荣都知道,王正浩大约爱之深责之切,与他娘断绝关系不闻不问,甚至拒绝了他父亲借钱给他娘抓药的请求,是想等他娘吃够了苦头会回头。

    可谁曾想,他娘性子硬却命薄,生他的时候落下病根,熬了三年就命归黄泉。

    他的父亲,也因丧妻之痛染上酒瘾,终日买醉不问世事。

    方才那首诗,便是他为王正浩量身而作,或许不够好,但足够让王正浩心生共鸣。

    陆裴荣红着眼睛看王正浩,“真的吗?先生您真的……是我外公?”

    “是……”

    看着陆裴荣泪眼婆娑的可怜模样,王正浩忍不住心里一酸。

    仔细看这孩子,跟他的小玉儿有四分相似,特别是那双上挑的凤眼蓄满泪水欲落未落,与当年他最后一次见到的小玉儿如出一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