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6(第1/2页)  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短短时间,周念夏就适应了在马寡妇家的日子。马寡妇整天忙着赚公分和自留地的活,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家里两个小孩子也是懂事的,加上周念夏伙食好,偶尔也会大方分两个孩子一些,故而马寡妇也是难得的和气对人。所以周念夏的小日子可算是过得乐滋滋。

    时间过得很快,又过了半个月,村人和知青们期待已久的分粮终于到来了。

    至于为什么拖了那么久,自然是会计和钱队长在对账,这一年一家多少公分、能分多少粮食,都得算的清清楚楚,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当然,他们的辛苦也没有白费,表现出来的就是村里没有一个人对分到手的粮食数量提出质疑的。

    要知道,不只是队里会计在记账,每一个心里有成算的家庭当家的,都有一本自家单独的帐,一年多少公分,村里收了多少了粮食,也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点差错都得出大问题。

    当然,热闹还是有的,不外乎讨论今年年成好公分值钱,亦或是互相之间比较得了多少粮再互相吹捧几句,再嫌弃一番那些偷奸耍滑的,最后再恭维一下大队领导的公正公平与华国日子越过越好的感慨。

    与村人这边热闹截然相反的,则是知青这边。

    作为下乡的城里人,不说个个都娇生惯养,可也绝对没有干过像村里农活这么累的,即使平时使出满身的劲也比不上自小做惯了的村里人,公分自然不多。

    因此所有知青们分到手的粮食都不太好看,铁定是不够撑到下次分粮的。实际上,能不饿肚子的,基本都是有城里家人补贴的。就是分下来的钱,还得扣一部分下来,作为知青院子的使用费用,日子过得不得不道一声艰难。

    周念夏分来的粮食自然也不够她吃的,不过幸好还有从家里带来的粮票,加上那20斤大米撑着,不行换成粗粮,是绝对撑好一段时间了,一时倒也不用太担,不说其他,周大哥过两年肯定要结婚,到时就是周家父母还愿意这么补贴,新来的嫂子能乐意?

    周念夏知道必须要早做打算,而村里的机会并不多,镇上工作是不用指望了,基本能进去的都是有门路的,她一个外乡人也不指望。而唯一的机会就在明年秋天。队里开办的小学就是个很好的机会,故而她对老师的名额势在必得。

    不过周念夏可没有原主那么蠢,她会靠自己的实力当上村学老师,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刚好,原主下乡前高一刚读完,在这个时代水平也不低了,好好复习一阵是很有希望的。

    于是,在又一次去公社时,周念夏就又寄了一封信回去,让家里把她的高中课本寄过来。

    当然,若是能将周大哥的高二、高三课本都寄来就更好了。

    周大哥作为男孩子,读书比原主早,前两年顶周母班时正好高三毕业,算得上高学历了。可无奈这个阶段的华国并不怎么看重学历,读再多书也无用。

    可周念夏知道国家的建设总需要知识的力量来支撑,等度过这个难关,后面就是知识人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到时她可得提醒周家大哥提前复习,好赶上第一届高考恢复的好时机,至于眼前,还是自己的复习备考更加重要。

    =====

    且不说周家那边如何反应,周念夏这边却是很快收到了课本以及一堆钱票并家里人的一封信,对女儿的疼爱无需言语缀叙。周念夏不由再次感慨原主的不珍惜。

    自从课本寄到,周念夏就开始了白天上工、晚上看书的充实生活。

    好在已经搬出来,之前在知青宿舍的很多集体活动已经没有了,就连做饭大部分时候也由马寡妇代劳,周念夏的日子整体而言轻松了不少。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春节,因为是下乡的第一年,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