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三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拾陆)(第1/4页)  明朝小公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灾民不断汇集、人渐渐多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麻烦。

    接连不断的麻烦、一堆堆的麻烦!

    不断的把人送走,尤其是那些呆在这里有一段时间的青壮。

    保证这里的人群一直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才是正理儿。

    而且,这些人不断的来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辎重。

    人越来越多吃的怎么办?!

    几万人的吃喝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哪怕是喝粥。

    若是后续不断的有灾民涌来,这份消耗补给怎么能跟得上?!

    人多了还容易滋生疫病,事物的处理也会更加的庞杂。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离开,正好黔州要修筑驿道。

    这些人可以到那边去,他们是灾民身价也便宜。

    给口吃的、一个月几百钱,就能给卖命了。

    这份价钱若是在黔州请人,恐怕是请不到的。

    然而这里却有几万人可以请,青壮们可以负责筑路、采石。

    老幼妇孺则是可以打打下手,只要有活儿干、有口吃的、有工钱领。

    这些人就不至于会走上绝路。

    作为大明朝如今首席造反专家、造反经验丰富的大佬,李福达很清楚造反的流程。

    只要没有出现极端的压迫,造反是无法成行的。

    除了少数野心家、脑子拎不清的傻子,或者跟他们似的造反世家之外。

    大部分人只要有田有地、能吃饭挣银子,才不会跟你造反。

    但这类的野心人毕竟都是少数,所以任何的造反都必须要等大灾。

    还需要在国朝管辖不到、本来就压迫甚重的地方,他们需要在那些地方蛰伏着。

    然后引导这些本就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慢慢的滋养起造反的种子。

    只需一遭天灾起,他们就能够瞬间拉起一大批人为他们的兵卒。

    “赈灾……”

    李福达心头苦笑,没有人知道的是:张小公爷的这手,才是真正的根绝他造反之念的原因。

    毫无疑问的,小公爷的这手“以工代赈”一针见血、一招封喉。

    甚至国朝都不必出一两银子,各家货殖会为了驿道的使用权就会自发的掏银子。

    大灾发生时最开心的是谁?!

    毫无疑问的是当地的乡绅豪族们,因为地、人都不值钱了。

    他们有着足够的银子、粮食,还有家丁可以借机吞下这些。

    因为那个时候,人、地都不值钱了。

    但因着货殖会的介入,这种事情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人还是会不值钱,但他们可以通过为货殖会做事而活下来。

    没有地的也可以获得工钱,有地的在熬过去后依旧能够生存下来。

    一旦这些人有口吃的、有个奔头,谁特么疯了跟白莲去造反啊?!

    即便是一时被他们蒙骗了,只要放出风声让他们筑路活命你看还有几个人造反的?!

    从小公爷的这套模式中,李福达知道造反的路途基本绝了。

    没有了大量被逼迫到尽头的百姓跟从,一切造反其实就是一场笑话。

    苦笑了一声,李福达默默的走向了灾民。

    开始让自己的几个新收的弟子,给灾民们诊病派药。

    李福达能够多次从边境上逃出,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月里,他从小所学的医术给他助力极大。

    如果不是这份医术傍身,他哪里能多次脱困?!

    更别说凭借着这份医术在秦地扎根,还发展出其他白莲来。

    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哪怕是游医亦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