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章 三大智囊(第1/2页)  三国最强天师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坚指的那位朋友,是一位青衣文士,看着年纪在三十左右,面容清瘦,不苟言笑,独自站在那里,似乎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味道。

    孙坚拉着张角走过去,向对方拱手施礼道:“阎主薄,这位是我一个兄弟,叫张角,是留侯后人,如今是颍川张氏家主。”

    “哦?”

    阎主薄脸上露出一抹惊讶,上下打量了一下张角,诧异道:“如此年轻,居然就当了张氏家主?”

    “见过阎主薄。”张角出于礼貌,也向对方抱了抱拳,笑着说:“关于这个家主,说起来话就长了。”

    阎主薄脸上露出一抹浅笑:“莫非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哈哈,家族里的一点事非,倒不好意思四处宣扬。”张角不清楚对方为人,干脆就把话题带过去,好在对方也不斤斤计较,莞儿一笑,没有追问。

    聊了片刻,张角才发现,这位阎主薄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

    孙坚和这阎主薄似乎关系还不错,多聊了几句,好不容易才被张角抓到机会,向他低声问:“兄长,这个阎主薄是?”

    “哎呀,怪我。”孙坚拍了拍额头:“阎主薄姓阎名象,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如今是二公子手下主薄。”

    说完,他又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也是二公子的谋主。”

    谋主,可不是后世阴谋和主谋的意思,而是代表着智囊团老大的身份。

    是的,古人比后世人讲究多了,一些世家高门子弟任官,下面至少都配上三五个谋士,选其中能力强的,或者关系亲近的一人做谋主,统领手下的智囊团。

    这些人,平时替主公出谋划策,制定种种行政措施,战时也提供后勤支援,或者种种战略战术计谋,帮助自己的主公获取胜利。

    这也是当时的文士圈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历练个三五年,可能就会有机会被主公外放出去做官,在基层历练个几年,慢慢升迁,最后可能登上更高的位置。

    都说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

    讲的就是袁氏子弟,四代人都当上司徒、司空这样的最高官位,走他们门子历任下层官员再升迁的这些文士和儒生,全都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张角听了孙坚的介绍点点头,心下有些明白,不过,似乎有些模糊的记忆想起来。

    他仔细想了想,终于记起来了。

    这个阎象,在史书上还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概是董卓祸乱中央之后的哪一年来着?

    历史小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当时袁术手下已经有不少势力地盘,而且认为汉室不可能再复兴了。

    于是动起了自己称帝的念头。

    特别是孙策献上的传国玉玺助长了袁术的野心。

    当袁术把自己的意图和众谋士说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袁术疯了。

    但是没人敢出声反对,只有阎象站出来说:“在商朝末年,周文王已经占有了天下三分之二,依然不敢造反,而是继续臣服于殷商。

    主公虽然现在形势不错,但是并没有周文王那样的实力,如今汉室衰弱了,但是也没有像殷商那样烂,所以……”

    其实说的中心意思就是让袁术不要那么心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结果袁术听了闷闷不乐。

    第二年还是没憋住,称帝了。

    一称帝就被四周的诸侯按住一顿揍,打得袁术嗷嗷吐血,最后彻底凉了。

    想到这些,张角倒是对这个主薄阎象有几分好印象,频频向他注目。

    要说自己手底下现在虽然没有一流名将,但是二三流的倒也有几个了,似乎一个谋主也没有,这个阎象虽然性格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