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8章 大烟泛滥(第1/3页)  大上海190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幕僚们听萧震雷这么一说就知道招安这条路行不通了,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莫过于派兵围剿,可全国各地都有土匪,而且数量不在少数,这要清剿肯定要大规模的出兵,土匪们太过分散,对于清剿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再有一点,土匪们也并非那么单纯,有的土匪就只是土匪,是之前被清廷和北洋政府逼得没办法了才上山当土匪的,但有的土匪本身就是当地官员安排的,还有一种是官员与土匪勾结在一起,属于官匪勾结一起坑害民众,如果是后两种情况,官兵都难以清剿土匪,因为在官兵行动之前,就有官员对土匪通风报信了,土匪早就有了准备或者跑掉了,官兵去了也是无功而返,这两种情况最难解决。

    这时张一麐站起来向萧震雷拱手道:“大总统,余有几点浅见,不知当说不当说?”

    张一麐和杨度、杨士琦从前都是袁世凯的幕僚,而且还都是比较重要的幕僚,张一麐的是极为有才华的,他与袁世凯的私人关系就不错。说起幕僚,人们脑子里会浮现绍兴师爷的形象,伏案捉刀,书写公文,与幕僚相连最紧密的恐怕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趋炎附势”等词句了。其实也不尽然。一个优秀的幕僚,需要有高超的智慧、深远的+ 识见,谨慎自谦而不卑躬屈膝,内心骄傲又不鲁莽顶撞,不仅要把握好与上司间关系的分寸拿捏,尤其要有优良的品德。比如张一麐。就是一例。

    戊戌变法失败后,袁世凯在上海报纸上连载的那本《戊戌日记》。就出自于张一麐的手笔。尽管张一麐与袁世凯的私人关系不错,而且袁世凯对于张一麐有知遇之恩。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张一麐表现得相当有风骨,历史上袁世凯要称帝,张一麐是坚决反对的,后来看劝不住他便辞去了北洋政府的官职而去。

    张一麐自从加入萧震雷的幕僚团队,一般开会的时候很少开口说话,但是只要说话就必然有很好的策略。萧震雷闻言连忙抬手道:“公绂(张一麐的号)先生请说!”

    张一麐清了清嗓子说道:“余以为可以从多方面同时进行,第一,孤立土匪们。由宣传部门向民众们宣传土匪们历来做下的恶行,陈述土匪们对社会、对百姓所造成的伤害,如此一来,基本上可以将土匪们孤立开来。没有百姓们的支持的土匪是长久不了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很清楚地被当地政府得知。

    第二,由当地政府向各地民众发下悬赏令,乡民只要有土匪的消息,向政府报告可以获得奖赏,如此一来。有些企图混在百姓当中的土匪也很快被发现,有百姓充当政府的耳目,土匪就是躲起来也很快被发现。

    第三,向各地的土匪发出限期下山投降并且接受改造的最后通牒。如果在期限内还是没有下山,政府便出动军队进行围剿,由于国防军属于国家对外武装力量。不适合对国内作战,我认为可以用各地的武装警察部队。只是土匪们都一般聚集在山林之中,山林地势险要。一般都易守难攻,如果没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想要攻上山头必然会付出很沉重的代价,而武装警察部队的火力偏弱的问题不好解决!”

    萧震雷细想了一下张一麐的这几点建议觉得很不错,这三点都是非常好的建议,而且都说到萧震雷的心里去了,特别是最后一点,不用国防军而用武装警察部队剿匪。从名义上来说武装警察部队只是警察而不是军队,用武装警察去剿匪不会给外国势力干涉的街口,萧震雷看向其他幕僚们问道:“对于公绂先生的这几点建议,诸位以为如何?”

    蔡锷感觉不错,首先站起来赞同道:“我认为这几点建议不错,值得采用!”

    “同感!”杨士琦也表示了赞同,紧接着其他人也都觉得可以一试。

    萧震雷将诸位幕僚都比较看好这几个办法,于是一锤定音道:“好,既然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