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八章:决战之秋? (三)(第1/3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殿下,请看这里,这条北起北冰洋、南抵哈萨克草原,绵延两千多公里的绿色长条,就是分隔欧亚的乌拉尔山脉。   .    .   再看这里,这条起自乌拉尔山脉东南坡,蜿蜒两千多公里注入里海的蓝色线条,便是同样分隔了欧亚的乌拉尔河”

    “这些我都知道,直接说重点。”

    新华宫承宪厅,一间被预制板分隔出来的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座高低起伏的巨大沙盘。

    沙盘四周,十几个身着齐膝短裙制服的少女,正三三两两地弯下腰,用特制的夹杆往沙盘上放置各种标示。

    沙盘一侧,身着大元帅制服、双手拄着军刀的摄政王刘平,刚刚不耐烦地打断了总参谋长梁天河的介绍。

    梁天河歪歪头,自顾继续道:“从乌拉尔河口沿里海东岸南下,到里海南岸的恩泽利港为止,又是一千多公里的海岸不,严格来说,是湖岸线。”

    “以上三段,就是当前敌我暂时相持的欧亚战线,加起来差不多有六千公里。”

    刘平皱了皱眉,却也并未追究,任凭梁天河捧着文件夹照本宣科。

    “在这条战线东面,包括东欧战区的北方、中亚、里海三个方面军,以及西伯利亚、中亚两个守备区在内,我军总共部署了五十三个步兵师、十九个装甲旅、三十二个骑兵旅,以及六十八个航空中队,加上各级直属、配属部队,按正常编制应有一百五十万人、四千八百门大炮、两千部战车跟七百架飞机,实际上多有缺编,在编员额不超过一百三十五万人。”

    “其中,预定参加这次安西作战的,共计四十二个步兵师、二十九个骑兵旅,以及全部的装甲跟航空部队。截止前天,也就是9月11日,实有兵力一百零五万人,以及三千三百门大炮、八百部战车跟五百五十架飞机。”

    “维持这支大军的主要交通线。是两条运行里程达到两三千公里的单线铁路。从国内的军事工业中心,到这两条铁路的转运站之间,又另有两三千公里的铁路里程。”

    梁天河念到这里,放下文件夹,双手比划着强调道:“举例来说,一箱产自北洋重工天津机器局的炮弹,在装进火车车皮之后。要横穿差不多整个亚洲,行驶五六千公里。中间时不时得停下来。给车头加煤加水,避让返程的列车,等待铁轨、桥梁、涵洞的临时维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原因造成的延误,往往需要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才能抵达距离前线还有几百公里的临时终点站。”

    “运气好的话,这箱炮弹在车站货场里堆上十天半个月,就能装上一列矿山用的轻便小火车,或是一部快要报废的卡车。或是一辆马拉的平板大车,再花上两三天、有时甚至是整整一星期,才会最终送达前线。”

    “况且,西伯利亚跟中亚本来就人口稀少,战前两地人口加起来不超过一千五百万人。由于环境恶劣、开发困难,各种军需物资的产量十分有限,加上开战后俄军的坚壁清野政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给我军的就地征集、以战养战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相应地也就加重了我军交通线的压力

    “以官兵的口粮为例,七成以上需要从国内调运,而军马饲料中的谷物跟豆类部分,通常只有不到一半能够就地解决”

    刘平听到这里。目光从对面那几位被称为“标图员”的制服少女胸前迅速麻利地一闪而过,与此同时,脸上拼凑出一副哲学性的严肃,又一次打断了梁天河:“够了,这些本王都有所耳闻,还是说说俄国人那边的情况吧。”

    梁天河眯了眯眼,也许是本来就说得差不多了。也许是不忍继续挑逗摄政王的耐心,总之他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抓起根一人多长的细竹竿,在足以容纳百人聚餐的巨大沙盘上费力地挥舞。

    “战线的西面,俄军部署有乌拉尔、伏尔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