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四章:危急!战栗的海峡!(五)(第1/4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几天后,欧洲各强国陆续卷入战争,滞留在奥斯曼帝国水域的两艘德舰便成了大问题,英国和俄国相继对奥斯曼帝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其遵循中立原则将两艘德舰解除武装。

    已经拥有两艘新锐超无畏舰的奥斯曼帝国并非没有实力解除“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的武装,然而索罗钦少将的强硬态度却令内阁大臣们颇感棘手:两艘军舰就停泊在帝都近旁,一旦对方下定决心拼个鱼死网破,这座千年名城怕是要连同奢华的苏丹皇宫一起在巨炮轰击中化为一片瓦砾。而与此同时,德国方面也抛来了钓饵:德国许诺向奥斯曼帝国支付价值8000万马克400万英镑,或440万土耳其里拉的金币,一旦其参战就立即移交,同时还支持奥斯曼帝国收复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割让给俄国的高加索领土,以及割让给希腊、塞尔维亚的部分巴尔干领土。

    德国的条件令三巨头之首、陆军大臣恩维尔大感振奋,然而却遭到了多数内阁大臣的反对,这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因为他们讨厌同盟国或是更亲近协约国,而更多地是由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经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达成了一个掩耳盗铃的妥协方案:由德国宣布将“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出售给奥斯曼帝国。名为“出售”,实为赠送,两舰挂起了奥斯曼帝国的星月旗,舰上的德官和水兵换上了奥斯曼帝装。戴上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土耳其平顶帽,“戈本”号改名为“亚沃士.苏丹塞利姆一世”号,“布雷斯劳”号改名为“米迪利”号,索罗钦少将被任命为奥斯曼帝国海军参谋长、黑海舰队司令兼任“苏丹塞利姆一世”号舰长实际上他却不受任何奥斯曼帝国官员管辖。

    10月底,不耐烦的德国人双管齐下:一方面不等奥斯曼政府正式答复是否参战,就将第一批黄金经“东方铁路”运抵君士坦丁堡;另一方面,已经晋升为奥斯曼帝国海军上将的索罗钦甚至没跟海军大臣杰马尔打招呼,就擅自率领装备10门280毫米主炮的“苏丹塞利姆一世”号战列巡洋舰,新型轻巡洋舰“米迪利”号和旧式防护巡洋舰“哈米迪耶”号,以及一个驱逐舰分队共4艘驱逐舰,离开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入黑海。接下来的几天里,这支快速舰队陆续炮击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及要塞、敖德萨和新罗西斯克商港,击沉十余艘大小船舶,击伤多艘军舰。

    针对这一系列不宣而战的袭击,俄国立即召回了驻君士坦丁堡大使,而英国则对奥斯曼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12小时内立即驱逐其领土上的所有德事顾问包括“苏丹塞利姆一世”号和“米迪利”号上的德国海军官兵在内。

    在亲德民族派实权领袖恩维尔的强硬推动下,奥斯曼帝国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11月初,俄、英相继对奥斯曼帝国宣战。11月12日,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对协约国宣战,并以伊斯兰教最高宗教领袖哈里发的名义宣布这场战争为“圣战”,号召全体穆斯林加入己方作战不过之后的战争进程证明,这一“圣战”宣言的影响远未超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一千九百万臣民之外。

    参战之初,经过动员的奥斯曼帝国陆军共编成四十个作战步兵师和五十七个预备队师、四十个正规骑兵团和二十四个非正规骑兵团,军队总员额达到一百三十万人,其中立即可派往前线的部队有七十五万人之多。军队数量虽然不少,武器装备却与欧洲列强相差甚远:一个步兵师只有十六门火炮和十二挺机枪。而一个下辖三个步兵师的军也只有六十到七十二门火炮和四十二挺机枪。野战炮兵的主要装备是七十五毫米克虏伯野炮和山炮,还有三十六门一零五毫米斯柯达榴弹炮和六十门一二零毫米架退式克虏伯榴弹炮,此外,一百五十个要塞炮兵连还装备有各种口径的要塞加农炮、榴弹炮和臼炮。

    奥斯曼帝国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