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四章:危急!战栗的海峡!(一)(第1/2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16年1月19日,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港,锚泊中的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马来亚”号战列舰上,即将赴任爱琴海分舰队司令马丁.杰拉姆中将正偕副司令约翰.德.罗贝克少将、参谋长罗杰.凯斯准将并肩漫步于后甲板。

    一年前的林加延湾海战中侥幸身免的“马来亚”号周围,密密麻麻聚集着一同前往增援爱琴海分舰队的数十艘大小舰船,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两艘舰体修长单薄却扛着两座显眼巨炮的“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勇敢”号和“光荣”号,它们原本是前第一海务大臣费希尔勋爵为执行极富想象力的波罗的海强袭作战而专门设计的。两舰均在战争爆发后不久的1914年10月开工,仅仅一年之后,即1915年10月,两舰相继完工试航,然而此时正值孟加拉湾海战大败,费希尔引咎辞职,波罗的海强袭作战也就随即化为泡影,两舰只得转而调往地中海,投入海军大臣丘吉尔一向念念不忘的“海峡战役”或称“君士坦丁堡战役”,而1915年2月开工、预定装备新型457毫米单装主炮的三号舰“暴怒”号则中途更改设计,于9月底开始了改造为高速舰队航空母舰的工事。

    “勇敢”级的设计极富个性:标准排水量一万九千二百吨的舰体上,前后各布置一座与两万七千四百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相同的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另配备六座三联装共18门102毫米反雷击用副炮可以同时向同一舷侧使用12门,以及防空用的六门76毫米高射炮和十挺7.7毫米维克斯马克沁机枪。

    舰内装有十八台亚罗式锅炉配合四台帕森斯式减速轮机,总功率超过九万马力是早期“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两倍多,最大航速达32节。

    然而在重火力高航速之外,本级舰的装甲防护却十分薄弱,覆盖面积有限的水线主装甲带仅相当于轻巡洋舰的水平不过是在25毫米厚的船体外钢板上再加装一层51毫米厚的装甲钢板而已,水平甲板厚度为20到40毫米,只在主炮塔和司令塔布置了比较像样的装甲炮座装甲最厚178毫米,炮塔正面330毫米、侧面178毫米,司令塔254毫米。此外,船体以外在设计时便配置有凸出的防鱼雷隔舱,有一定的水下防御能力。无论如何,从舰身的主要防护力来看,根本无法将其归入主力舰范畴,称其为“大型轻巡洋舰”也是情理所归。

    距离“马来亚”号稍远,是四艘各装备六座305毫米主炮塔的早期无畏舰:在孟加拉湾海战中几乎未受损伤的法国海军“丹东”级的“狄德罗”号、“康多塞”号,以及“科尔贝级的“科尔贝”号和“海洋”号,后者是前者的改进型,主要是将主炮塔的布置方式由前后各1座加左右对称各2座,改为前后背负式各2座加左右对称各1座,使一舷同时可用的主炮数量由8门增加到了10门,同时排水量也由21300吨增加到了吨,55倍径140毫米副炮的数量也由18门增加到22门,最大航速则依然是20节。

    宽阔的全通飞行甲板后部挤满了飞机的“光辉”级舰队航空母舰“胜利”号,在以上几艘单纯炫耀炮管的巨舰当中可谓是鹤立鸡群,她是沉没在孟加拉湾的胡德中将旗舰“光辉”号的二号舰,虽然未能赶上那场决定性的战斗,不过却得已搭载换装了新型舰载机的中队它们将在这场以“间接战略”为指导的决定性战役中验证其实战性能。

    以上合计5艘战列舰、2艘大型巡洋舰和1艘舰队航空母舰,连同早先已部署在爱琴海分舰队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1艘,便构成了杰拉姆中将直接指挥的“”舰队即远程支援部队的基干,它们的主要对手是土耳其海军主力1艘由德国转让的“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和2艘向中国订造的“扬波”级外贸型战列舰,虽然据信这3艘主力舰中的2艘在去年与俄国黑海舰队的一次交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