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三章:钢铁雄心(五)(第1/3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潘国臣却并未如江闻涛期望的那样开门见山。 只见他低头掏出一张小纸条,如捧神器般地恭恭敬敬呈到江闻涛面前。

    “请先看一下这个。”

    江闻涛很是厌烦地接过纸条瞄了一眼,眉间一蹙,淡淡道:“既然是皇上手谕,那我就洗耳倾听了。”

    潘国臣向后坐定,双手扶膝,面带微笑道:“不敢当,皇上对智睿侯一向敬重有加,只是事关机密,不得已行此下策,还望阁下海谅。”

    江闻涛似乎毫不领情,微微向后一靠:“我就是个搞技术的,文绉绉的东西我听不惯,潘专员还是有话明说吧。”

    潘国臣波澜不惊地继续维持着他面具般的表情:“大量制造质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也要比少量生产高性能武器要困难得多,但同时也有效得多想必阁下对这个道理自有独到的见识吧”

    “以运用组合机床为特征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以泰罗制为标志的科学管理方法,加上成本相对低廉的充足劳动力,此三者之聚合融汇,即乃后进工业国奋起直追之王道。”

    稳坐钓鱼台的江闻涛还是禁不住拽起了文。

    “阁下所言甚是。”

    潘国臣一副低眉求教状。

    江闻涛见状也略略放轻松了些。向右侧了侧身子,一边还翘起了二郎腿。

    “亚俄战争之前,我们的机床绝大部分靠进口,价格昂贵不说,而且依据的技术规范根据进口国不同而千差万别,综合运用的成本很高,效率低下,这样只能从管理和人力成本两方面挖潜力。”

    潘国臣听到这里,更摆出一脸的高山仰止状:“这些方面我的见识太过浅薄,还望阁下不吝赐教。”

    江闻涛似乎对潘国臣的态度还算满意,便打开了话匣子般侃侃而谈:“亚俄战争之后,我们开始大力发展机床制造业,不过处于机床制造业最顶端的高精度机床,也就是俗称的工作母机”发展进度很不理想。直到开战前,国内的机床制造业主要还是依靠进口的工作母机,这种东西本来在各先进工业国都是严格限制出口的,我们能买到的都是过时的玩意。用这些在外国已经过时的工作母机制造出来的子机,精度自然更不如外国的子机,以至还不如直接购买外国的子机。”

    “不了解制造业的人,往往理所当然认为有了电脑就可以把机床的精度三下两下搞上去,其实并非如此。使用机械制造的产品,精度肯定低于所使用的机械的精度,因为中间有精度损失,真正的精度是出于人的双手,惟有人的双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精度。”

    “举个例子来说,最影响机床精度的是机床的导轨。低精度机床的导轨可以用中精度机床生产,中精度的可以用高精度的来生产,以此层层上推,最高精度的导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说了你可能不信,其实就是人手削出来的。”

    “当然,要让你我这样的去削,削烂了手也只能折腾出一堆废铁,一定要经验最丰富又最具天赋的顶级技工,那种扎扎实实在一线钻研了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老师傅,才有可能做出那种最高精度的零件。而且术有所专,一位这样的师傅可能最擅长做的也就一两种零件,要组装出一台最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往往需要合数十上百位师傅之力。”

    “要培养和维持这样的顶级技工队伍,第一,这个国家的机床制造业规模要够大,规模越大,相关技工的基数越大,从中选拔出顶尖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而工作母机的性价比也越高。前者比较好理解,后者不大容易理解,其实可以这么想:机床制造业规模越大。单台工作母机制造的子机床就越多,相同规格的工作母机的需求也更大,同样数量的顶级技工就有可能制造更多的相同规格零件,这就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和运用成本,性价比不就上去了。我们的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