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第1/2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威夷时间12月24日20:00,瓦胡岛以北400海里,东亚联军第一航空舰队的32艘军舰正劈开夜暗中的大海,向着那以珍珠为名的美丽港湾疾驶而去。

    舰队旗舰“大鹏”号的司令舰桥上,面对深沉无边的黑暗,舰队司令梁书铭中将抱臂不动,突然以金属摩擦般的声音向身边的参谋下令:“用信号灯传令各战队,我舰队已进入敌巡洋舰巡逻圈,全舰队自21:00起实施绝对管制,各舰须加强夜间了望,谨防碰撞。”

    “是”参谋记录完毕,领命而去。

    作为整个夏威夷攻略最关键的一环,作为机密“奇兵”的机动部队绝对不可以有一点闪失,肩负重责的梁书铭不能不小心谨慎。

    梁书铭今年四十八岁,个头不高,身材偏瘦,长得有些秀气。他十八岁就加入前清水师,相继在“超勇”一代、“定远”号上服役,因表现优异,屡受提拔,并在二十四岁时得以保送新设的海军大学大连官校。

    二十年前,作为六十八名首届毕业生之一,以航海科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当时光绪皇帝御赐的佩剑,随后分配到“龙威”二代号上,参加了歼灭日本海军主力的大东沟海战。

    甲午战争后,也许是命运使然,梁书铭与海军航空兵结下了不结之缘先是受命学习飞行,随后担任水上飞机部队的小队长、中队长,帝国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飞鹰”号建成后,又被任命为该舰舰长。亚俄战争最绚丽的南海大海战中,梁书铭指挥由“飞鹰”、“天鹰”号组成的航空第一战队伴随主力部队作战,战队派出的水上飞机及时发现了俄舰队,为主力部队抢占有利阵位争取了时间。

    亚俄战争后,梁书铭又回到海大接受再培训,在此期间提出了全新的海军航空战理论,获得了历任国防大臣、总参谋长等高层人物的支持,以该理论为基础,帝国海军开始了航空舰队的大发展。

    梁书铭深信,航母及其舰载机必将成为日后主宰大洋的霸主。

    只是由于工业水准的限制,此时的海军航空部队要完全取代巨舰大炮还早了些这一点,梁书铭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在海参崴和鹿儿岛进行的秘密演习中,“枭鹰”舰载攻击机使用特制的450毫米浅水鱼雷近距离攻击目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但比起一线潜艇和水面军舰上普遍配置的500毫米和550毫米重型鱼雷来,全重仅450公斤的450毫米航空鱼雷威力的确弱了些,对付最新式的敌军战舰恐怕有些吃力。且“枭鹰”攻击机搭载鱼雷后航速低、机动困难,超低空攻击时很容易成为机枪甚至步枪的靶子,攻击高速运动中的敌舰时效果也很不理想。

    引擎工业跟不上啊,虽然再怎么看也已经领先了他国好几年,却也只能勉强给“枭鹰”配上北洋重工的hk10型220马力引擎,更强力的引擎也不是没有,但体积和重量太大,只能装在不需要考虑舰上搭载条件的陆基轰炸机上。

    有鉴于此,只能将航空攻击部队发挥威力的希望寄托在令对方猝不及防的奇袭上了,所以,如果舰队的行踪被发现,奇袭变成强攻,航空攻击部队的作战效果就将大打折扣降低三成五成不,届时可能连一艘敌舰都无法击沉,反而遭受巨大损失

    行动的隐蔽性正是胜利的保证

    只是,该做的都做了,现在,也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了。

    梁书铭摘下军帽,捧在手里细细抚摩,努力平静心绪。

    这一夜,注定漫长难耐。

    “大鹏”号甲板下面的宽敞机库里,数百名整备员和飞行员还在紧张地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最后检查一遍,睁大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手指一寸一寸摸过去绝不能让我们的飞行员开着有问题的飞机上天”

    机库那头,五零四舰战中队的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