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未雨绸缪(二)(第1/4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村公所的人,算公务员吧”韩浪已经开始用笔在纸上计算着什么了。

    莫宁道:“村公所所员兼职档案员、邮递员,又要调解一堆小纠纷,应该算是公务员。话说回来,在乡军人拿国防部和皇室的双重津贴,如何”

    “按职务拿特别津贴好了,管农会的由内政部发薪水,管民兵的吃国防部,管道德教化的吃皇室。没有职务的,按原样拿国防部的补贴。”韩浪说。

    张志高摇头:“农会应该是农户自愿自主基础上的服务性联合组织,按乡镇的董事会、议事会来搞应该没有问题,以建立企业实体为目标的农业联合社也可以继续推广嘛。让那些在乡军人垄断一切,难道不会造成新的地方势力集团”

    文教大臣罗素兰也来给丈夫助阵:“我同意志高的意见,我也承认在乡军人素质高,政府可以让他们去发动组织农会,但没有理由不按市镇董事会议事会的办法来搞,至多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借贷启动资金和筹款。要是像搞大跃进那样,分派任务,各地强制入会就没有意思了。”

    莫宁从桌上的碧玉百果盘里摘下一颗马葡萄,塞进嘴里,吞掉。

    “我的打算,正是要以在乡军人为核心来发动和控制基层,推动农村的现代化,现在的农村也只有在乡军人最有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足够的文化和见识,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至于说地方势力集团,那也是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地方势力集团,正好可以应对县、府自治化后地方主义抬头的倾向。不管你是乡自治,县自治还是府自治,中央都能通过各级在乡军人会来维持对最基层的控制。”

    杨正金、刘百良、王直三位将军不约而同地露出了赞赏的神情,这也难怪,先前的文易、张志高是绝不可能提出这种构想的他们担心“军人干政”还来不及,怎么会让退伍军人来控制农村

    莫宁趁胜推进:“农会组织完善以后,还可以向农会控股公司组发展,进行完全商业化运作,逐步发展为省府县直通的农业集团公司。”

    “这不就是农业联合社的发展方向吗”张志高插道。

    “不,像现在这样以自然村为单位搞是不行的。我的意思是彻底废除村,坚决杜绝一村一族一个小团体,而以一大片地区种同一种作物的农户构成的农会为基础组织。我刚才说了,一个自然村里的人,种果树的,种粮食的,种棉花的,都分割到不同农会去,彻底割裂聚族而居,举村同族的局面,这样一来族权才可能会被经济纽带逐渐扯散打破封建的宗族族权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这一点是土改也好,农业联合社也好,全都做不到的。”

    “不过刚才志高和素兰说的也有道理,农会的确应该按市镇董事会议事会的办法搞,也要在自愿原则下进行,但国家也应该做出鼓励发展的明显姿态,比如给予创办者奖励,对启动资金的借贷给予政府担保等等。只不过既然农会的董事或议员承担代理中央政府控制农村经济的任务,中央发给薪水或津贴补偿一下也是合理的吧,而食君之禄,奉君之事,这样一来才说得上中央控制到农村基层的经济吧。至少在鼓励农会发展的初期,可以在某些地方试点,不合适的话再做修正,如何”

    莫宁的话既巧妙地照顾了张罗二人的面子,又深入解释了自己的主张,还在执行上留了极宽的余地,这次张志高夫妇也不得不服了,一并点头同意。

    “说到族权,也不是光靠经济纽带能够扯散的吧。”王直说,农村出身的他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莫宁胸有成竹回应道:“一开始必定会有抵抗,所以还要以皇室的道德教化和精神动员为辅助,用皇权压族权,或者说,利用皇帝的威望和影响力来加快族权的解体。大家想想,分到皇庄和皇族土地的农民就不用说了,这样全国就有至少三成的农民是铁杆的皇室支持者,再加上传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