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阿比西尼亚的热风!(六)(第1/3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敌人再次从海外入侵,他们没有吸取阿杜瓦的教训,那些得寸进尺、不知悔改的鼹鼠,他们时刻没有忘记要毁灭我们的祖国,践踏我们的信仰,危害我们的人民我绝不能饶恕敌人的罪恶大家都快来跟我战斗,保卫国家,人人出力,重现阿杜瓦的光荣,用敌人的血灌溉我们的国土”

    再告全国人民书,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1908年8月15日。

    8月16日,亚的斯亚贝巴,皇宫。

    “万王之王”盟尼利克二世身着从中国订制的大元帅服,身佩绶带,头戴缀羽帽,胸前挂满华丽的勋章,高坐于镶满宝石的王座上。虽然须发斑白,却丝毫不影响到他高贵威严的气质。

    王座下面恭敬地肃立着他的重臣们:

    军事大臣哈卜特吉奥尔吉斯,一位严肃的老将军,蓄着花白的山羊胡子;

    公共工程大臣马康南公爵,令意大利人闻风丧胆的“阿杜瓦英雄”,兼任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团司令,面容如钢铁塑造一般坚毅;

    总参谋长阿鲁拉,前任皇帝约翰四世时期就已声名远扬的悍将,有着健壮的肌肉和明亮的光头;

    此外还有司法大臣纳吉布阿法,瘦削而冷酷;

    商业和外交大臣海里吉奥尔吉斯,一个外型到表现一贯圆滑的胖子;

    农业大臣沃德撒德克,虔诚的基督徒,外貌仿佛教堂壁画中的某位圣徒;

    财政大臣穆内各塔,一位戴单片眼镜的老财主

    这一片灰黑色皮肤之间,夹杂着两张黄种人的脸分别是中国大使叶华和中事顾问团团长文宇。

    众人正在聆听军事大臣哈卜特吉奥尔吉斯报告军事形势,老将军手持教鞭在王座一侧高挂着的巨大地图上指指点点。

    战后的历史详细记述了入侵一方的军力数据。

    战争于8月13日爆发,意德两军不宣而战,北方意军厄特利特里亚主力军团兵力为2个步兵师附一个步兵旅及其他附属部队,加上2万名土著军共7万人,配备144门大炮和112挺机枪,由贝黎尼克中将指挥,分三路出击,直逼埃塞北部边防重镇阿迪格拉特、阿杜瓦和阿克苏姆埃塞古都。另有两支意军分别从位于主力军团以西的姆阿杰尔和位于主力军团东南的阿萨布出击,作为主力之侧应,其中西厄利特里亚支队为1个步兵旅附5000土著军共13000余人,配备36门大炮和36挺机枪,由托塞阿少将指挥;东厄利特里亚支队为1个步兵旅附2000土著军共1万余人,配备24门大炮和24挺机枪,由撒尔纳斯少将指挥。

    南方意军主力军团集结于意属索马里的斯塔希尔到贝莱德文一带,兵力为两个步兵师附15000名土著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共5万余人,配备108门大炮和72挺机枪,由阿尔迪耶中将指挥,向埃塞南方边境重镇达格内雷、希拉韦一线发起攻击。

    南方德军主力军团集结于德属索马里的卢格费兰迪一带,兵力为两个步兵师附1万名土著军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共5万人,配备160门大炮和96挺机枪,向埃塞西南边境重镇多洛发起进攻。

    入侵敌军总兵力17万8千人,配备472门大炮和340挺重机枪。

    战争爆发时,埃塞俄比亚正规军的部署如下:

    “万王之王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团”,由马康南公爵指挥,驻扎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周围。下辖皇家第一禁卫旅、第四和第五禁卫团,以及皇家禁卫骑兵团、皇家禁卫炮兵团,完全按照中国的一九零五新编制构成,并由中事顾问团按中式条令操练。总兵力24000人,装备步枪13000枝,轻重机枪592挺,小迫击炮146门,大炮168门105毫米野炮24门,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90门和57毫米骑兵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