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从威远出击!(第1/4页)  铁血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03年9月9日11时,威远城外。

    战壕纵横,胸墙层叠,铁丝密布,碉堡林立,形成了完整的环城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向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边的白鱼屯渡口,是由边防第11团和东北民防第25团的共5000名预备役军人和民兵花费1个多月时间修建完成的,如今除了上述两个非正规团驻守外,1小时前才从江右岸乘船航渡过来的禁卫第一团也进入了该防线的各阵地以加强防御力量。

    边防第11团和东北民防第25团原本只配备9门57毫米和75毫米山炮和12挺轻重机枪,平均布置在全长近10千米的环形防线上,显然火力太过薄弱。禁卫第一团齐装满员登陆后,带来了团属的6门75毫米山炮和3门100毫米重迫击炮,以及营连属的6门80毫米迫击炮、14门60毫米迫击炮,总共65挺轻机枪和6挺重机枪,使得防线上的火力密度骤然增长了数倍。此外,布置在对岸的禁卫第一炮兵旅的两个营将通过观测气球和巡逻飞艇的侦察报告,随时向威远守军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持。

    禁卫第一旅旅长许魂上校亲携旅部人员随禁卫第一团登陆,按照军事条令,在这里他军衔最高,自然成为威远守军的最高指挥官。

    许魂出身帝国陆军大学第三届短期班,甲午战时任禁卫第十五团一营机枪排排长,于朝鲜江东作战时负伤,后调入营部警卫排,于汉城战役中随部队攻入城内,却与营长莫华虎等人一起遭敌分割包围,苦战之后,莫营长阵亡,许魂却坚持到了援军赶到。后许魂手持莫营长留下的大刀,随大军攻入景福宫内,不管死活,一路劈砍日兵首级,得一浑号“千头斩”,那震惊世界的崇文门上万颗头颅整齐排列的可怖景象就有他不小的功劳在里面。甲午战后,许魂升任连长,于1896年5月在禁卫第一旅旅长肖烈日麾下参与了逮捕禁卫第一师师长卢子祥的平叛行动,接着便步步高升,一路上到旅长之位。

    当日首先跳出来迎接许魂上校的是一排炮弹。

    那时许魂上校正在边防第11团、民防第25团的长官们陪伴下进入威远城,正要登上城楼察看周边形势,忽地一连串炮弹铺头盖脸砸过来,炸得城上城下烟土飞扬,好在一行人并没有哪个受伤,只是人人灰头土脸,模样狼狈了些。

    “,也知道我们进了城,直往我们头上丢炮弹。”

    许魂骂了一声,拍拍肩上灰尘,领着众人登上城楼,举起望远镜四下环视,果然看见北边的大路两旁,一队队的俄国步兵正借着树林和农舍作掩护,向城外的我军一线阵地接近。

    “果然来了,正好咱们打一仗看看,就先拿这些红毛鬼子的血来祭奠海兰泡同胞的冤魂罢”

    许魂握紧了拳头叫道,随即下了命令:“一营进入城北防线,二营的三个连分别进入城东、城西、城南防线,三营在城内待命,团属炮连在北门城楼上展开,立即开始动作。”

    命令刚刚下达,俄军的炮火铺天盖地涌了过来,城上城下,火光迸射,弹片横飞,一时间许魂身边的官兵已有数人中弹,众人赶紧劝许魂到城内去暂避敌炮火,于是卫兵和军官们护着许魂,都猫着腰,一溜小跑,进入城内乡政府的地下室里。其中一切地图尺笔、桌椅油灯之类早已布置停当,原本就是城防司令兼边防第11团团长梁刃中校的指挥部,然而许魂却并不满意。

    “在这里看不到敌人,如何指挥”

    梁刃劝道:“长官,敌军炮火太过猛烈,不如暂避一时,待到城上稍微安全一些时再上城楼观望不迟。”

    许魂摇头道:“不好不好,若敌军大炮一直不停,难道就一直等下去吗不行,我还是要回城楼上去,还怕了那俄国人的几颗炮弹不成”

    “长官,城楼上有观察哨,随时可向这里报告敌人动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