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章 团圆 (完本)(第1/3页)  抗战之血火兄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娥死了之后,王家安就绝了再续弦的念头。以前的战功随着时光流逝造成了陈年旧事。连家安自四三己都觉得那些往事不再真实,他就是个寻常乡下的小老头。老伴儿没了就自己过,甚至做饭他都单独开火。老是跟着儿子一家人吃,他也有些不惯。

    儿子春生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关系并不差。但这个儿子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也该过几天儿女绕膝的小日子。他一个老头子虽不用看脸色,却也知道儿媳妇心里是不大乐意的。

    跃进在村里的时候,也到了结婚年龄,家安就要了一块宅基地。准备给跃进盖一个院落成家立业。在跃进离开王家凹要去乡里工作那年。家安赶紧把院落盖了起来。一溜五间大瓦房。他想的是,跃进不在家就让春生出来住。老院子他还和月儿住着。

    林月娥死了的第二年,在家安的催促下春生一家人搬到新局去住了。老院子已经显得破旧,正适合老人家。

    家里的地都交给春生,由他给父亲供应粮食。几十年来,这个院子头一次安静了下来。晚上,家安就晃荡着单手,在院子里一遍一遍地转。从他又回来住之后,说也怪,家里的梨树又开始挂果了。每年秋天,黄澄澄甘甜可口的鸭梨能摘下上百个。又出现了家安小时候果实压枝低的红火。

    每年摘下梨子,家安总是选出最大最好的几个,供在爷爷的灵牌前面。他们这个家,在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又开始欣欣向荣了。

    寒来暑往,吃饱穿暖日子也过得快。八十年代去了,九十年代就来了,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王家安居然收到了一封宝贵的信。书信是从台湾寄来的,写的还是民国时侯王家凹的地址。

    如今的地址已经和民国时期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就是王家凹这个村名字没有变化。王家安这个名字也是远近闻名。谁不知道那个一只手的老八路呢?

    而在古郡和王家凹同名的村庄是没有的,所以邮递员就蛮有把握地把心送了来。

    王家安虽然不在当村干部,但也自费定了一份《人民日报》。看报纸了解党和国家政策走向,成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所以王家安也早知道了蒋经国开放老兵回乡探亲的事。才从那时候起,他就默默地等着哥哥的消息。两年过去了却没有动静。他们这一带也似乎没有从台湾来的人。家安边慢慢收起了心思,哥哥看来是真的在几十年前死掉了。

    那样的大战,战场上死一个人如同死掉一只蚂蚁。根本没有人注意。战争结束之后,解放军方面的遗体能找到的都送回后方了。但国民党军的尸体往往会就近玩坑深埋。此后便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老了正需要人的时候,老伴却被一个跟头拉走了。最后还是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这种情况和爷爷的晚年何其相似乃尔?

    家安记事的时候,家里就是只有三个男人。他,哥哥和爷爷。听村里的人说她的奶奶其实是死在家安父母的前面。据说是被他不听话的父亲气死的。

    “你父亲读了洋学堂,就不愿意回家了。家里跟介绍的亲事也不同意。实际上他就是因为逃婚才不敢回来的。你奶奶和你爷爷去找他,他就躲起来。后来就和你妈妈结了婚。你的妈妈也是从家里逃婚出来的。生下你不久,你妈妈就去世了。闹瘟疫。死的人多了去了。你爸爸托人把你哥俩送回来。等你爷爷去找,就再也找不到了。疫区根本不让人进入。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什么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抗战还没有爆发。王家安还是个懵懂少年。如今他也到了爷爷的年纪。回首往昔,家安心里有感慨,却没有太多的遗憾。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命运安排,对国家对民族他更是问心无愧。他的首长姜海山也在大军区副司令位置上离休。两个人常常有书信往来。

    当年英姿飒爽的大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