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章 第九战区的增援(第2/3页)  抗日之战神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团的关向武是极为情愿赵国峰去后方参加培训的,从种种后方传来的消息可以知道,这次培训班十分重要,培训班的学员未来将会被委以重任。

    所以说,这个培训班是一个升官的阶梯,关向武原想自己去的,但没有想到,上峰指名要赵国峰前去,后来关向武才知道,原来赵国峰的某个要好的同学在重庆负责培训的部门任职,在他的运作下,赵国峰才被派往重庆参加军官培训班。

    对此,关向武也无可奈何,人都说朝廷有人好做官,人家赵国峰上头关系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关向武心中毕竟有些不快,心中对赵国峰开始提防起来,以免赵国峰日后取代自己的位置。

    袁志文一路向南,经湖北,沿长江西进,一路辗转,经过一番跋涉,经过几十天的行程,终于来到了重庆。

    重庆,中国战时陪都,据传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李严所筑,又因为在南宋时期有个在重庆的王爷当了皇帝,所谓双喜临门,所以称为重庆。

    重庆与成都是四川两座大城市,这里本是四川军阀的地盘,建有兵工厂,后由政府接收了回去,在南京失陷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战时的临时政府所在地。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重庆一年之中有很多时间被大雾笼罩,人们常说重庆烟锁重楼,又因为依山而建,所以被称为山城。

    袁志文来到了重庆之后,并没有急着去训练班的招待所去报道,他没有忘记自己与司徒音的约定,直接去找《大公报》的驻地。

    找了一圈儿,袁志文却没有找到《大公报》报社所在,好在重庆街头报童很多,这些报童有的卖《中央日报》,有的卖《大公报》,还有的卖其它的报纸,袁志文找到了一个卖《大公报》的报童,以买两份《大公报》报纸为代价,成功的找到了《大公报》报社所在的位置。

    《大公报》位于重庆的总社位于鸡街口路,这一带是重庆最为繁华的地段,附近有心心咖啡厅和太平洋大药房都装有象征城市繁华的霓虹灯,使用平板印刷机,《大公报》的销量不错,日报达到九万多份,晚报也达到三万多份,其销量几乎等同于重庆其它报纸销量的总和。

    自一九零二年创刊,《大公报》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规模却不断扩大,不得不说,现任的总社长张季鸾是一个能力非常出色的人。

    其实《大公报》最鼎盛的时期,在天津和上海同时发行,其中沪版《大公报》每日可达十四万五千份,可惜自抗日战争之后,天津与上海相续失陷,这种盛景也就不在了。

    虽说如此,此时重庆的《大公报》,依旧是第一大报纸,而司徒音就位于《大公报》重庆版的总部工作,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表了几份有份量的报道,如《坚苦抗战》等,司徒音名声鹊起,俨然而为了《大公报》的知名记者。

    正因为如此,所以袁志文来到鸡街口《大公报》总部说要找司徒音时,很轻松的就找到了司徒音的办公室。

    站在司徒音的办公室外,走廊内人来人往,袁志文却迟迟没有敲响司徒音办公室的门,他不知道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司徒音有没有什么变化,不知道司徒音是否还在等着自己。

    袁志文一向是个果断的人,可是这次,他真的犹豫了,就在踟蹰之时,办公室的大门应声而开,一身米色的职业套装,司徒音手中抱着一沓文件走了出来,在开门的那一瞬,司徒音与袁志文四目相对,下一刻,司徒音手中的文件啪的一声散落一地。

    司徒音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鹿,一下子扑到了袁志文的怀中,头紧紧的埋到袁志文那结实的胸膛上。

    “你来了,我就知道你会来的。“司徒音喃喃自语着。

    看着司徒音这样的反应,袁志文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司徒音一直在等着自己,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