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6章 杀敌(第1/3页)  逍遥侯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中易只要一想到无意中被炸死的那十几个老工匠,心里就别提有多伤感,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匠难求。

    尽管李中易是名医,也确实懂一些化学原理,可他毕竟不是火*药专家。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李中易知道黑*火*药的配比方案,那还是看杂书得来的印象。

    至于t*n*t怎么弄,李中易确实不太明白,他只知道甲午海战的时候倭军用的就是稳定性很差的硝*化*甘*油。

    在火*药的制造和储存过程中严禁烟火,这是基本的安全常识,为此,李中易亲手制定了异常苛刻的操作条令,在军中没人敢违背。

    正应有那句老话,观念落后就要吃亏。谁又能够想象得到,为了更逼真的测试爆*炸效果,现场不仅有马车之类的杂物,更有人无意中将做菜用的猪油塞到了马车底下,结果是爆炸的威力超过了李中易标定的安全躲避距离,十几个老工匠当场被纷飞的碎石砸死。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威力突然爆涨好几倍的真相,后来,李中易从军法司的详细盘问笔录里找到了疑点:炼化过的猪油。

    大石、马车、巨木这些都是死物,不可能和威力突然爆增有关,李中易确定目标之后,亲自带人反复实验并做好了详细的步骤记录,最终确定:炼化过的猪油里面应该含有某种特殊的成分,可以使威力翻倍。

    由于是作战途中,李中易也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亲自去研究,猪油之中含有哪些必要的成分?

    不过,李中易毕竟是科班出身,他隐隐约约察觉到,经过炼化的猪油里面,应该含有甘*油,而甘*油和硫*酸经过合适的配比,恰是硝*酸*甘*油的重要原料。

    以前,李中易为了忽悠柴荣,曾经利用绿矾(硫酸亚铁)提取出了浓硫酸。只不过,李中易并不知道怎么提炼甘*油,硝*酸*甘*油也就无从谈起。

    这一次,十几名老工匠的巨大损失,可谓是塞翁失马,在李中易的面前豁然打了一扇通向威尔伯兰德实验之门。

    长达一个多时辰的部署会介绍会上,杨无双代表参议司所宣读了军事作战计划,他列举了从存粮剩余支持天数、马料还可支撑多久、弓弩可以应付几场战役、配重投石机的生产进度,一直到某个具体的队正,在作战之时的任务重点,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异常之详尽,

    孙子曰: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这要求的是因地制宜。

    在和机动力强悍的契丹人作战之时,配重投石机这种笨重庞大的作战工具,完全不在李中易的考虑范围之内。

    无论是党项一族,还是契丹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其战略优势决定了,他们强调的是高度机动能力和临阵突击能力,仍然显得笨重的回回炮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李家军这次面对的是以步军为主的高丽逆军,阵地战显然无法避免,那么,李中易早就考虑过的回回炮,很自然的被摆到了台面上。

    历代中原政权,虽然也能够造出威力巨大的抛石工具,却因为十分笨重和庞大的体积,只适用于船载或是旷日持久的攻城战。

    回回炮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核心技术便是配重抛物。遗憾的是,在回回炮问世之前,历代中原王朝的工匠们并没有意识到配重抛物这个关键性的因素。

    火*药、火*铳都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炸*药以及火炮技术却在欧洲被发扬光大,反被英国人用来征服东方,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异常遗憾。

    尽管参议司的计划已经十分详尽,可是,自由讨论的时候,廖山河依然提出了补充意见。

    “山长,各位同僚,在下以为应该尽可能的将高丽叛军吸引出开京,同时预先安排好骑军包抄城门,以减轻将士们于街巷之中的伤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