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〇三章 科考(第1/3页)  宰执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浩这次也要随平西军中营南下的。

    平西军如今没有正副都指挥使,连都虞候如今都调去平戎军了,帅司行文让钟浩暂代平西军都指挥使一职。

    虽然文官很少有任一军将主的,但钟浩如今有银城县男的爵位,权领平西军都指挥使一职倒也算合理。

    富弼对钟浩随狄青平叛大军南下也是赞成的。大宋的武人虽然没地位,但是文官若是通军事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在大宋,若是文官通军事,仕途会比不通军事的文官升迁顺利得多。

    远了不说,就如刚刚去世的夏竦和范仲淹,之所有如此威望,就跟他们颇通军事,长期主持对夏作战有关。而如今的宰相庞籍、枢密使韩绮,也都是在西北领过兵的。在大宋,文官想要做到相公级别的高位,不懂些军事,还真不好办!

    所以富弼对钟浩随军南下,还是很是赞成的。不管怎样,钟浩去了最少还能镀镀金,得一个颇通军事的名号。再说在富弼看来,此次狄青带西军南下平叛,对付的是在大宋眼中不怎么能成事的南蛮猴子,应该还是能手到擒来的。富弼也经略过西北,如今又在河东,对西军的战斗力还是颇为了解的。

    但是富弼嘱咐钟浩一定不要误了明年开春举行的“锁厅试”。在富弼这样的文官心中,科考才是这才是大事。他觉得以钟浩的文采,考个“锁厅试”还是手到擒来的。

    是以富弼嘱咐钟浩明年一定要及时回京,赶上明年的“锁厅试”。富弼觉得狄青带西军去对付侬智高,应该是能脆胜的,费不了多长时间。但万一西军和侬智高打成持久战,钟浩到时也要想办法离去去京城参加科考。反正钟浩随军南下,怕是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明年大宋的省试科考会在二月份举行,而如今八月正是各州举行解试取解的时候。当然,钟浩如今有官身,自然是参加“锁厅试”的,不用再去参加解试。

    大宋的科举和后世明清的科举有很大的不同。

    明清时期的科考,过了县试、府试就能考取童生的功名,便算是有终身的功名了,步入有身份的读书人行列了。

    若是再过了院试考取秀才功名,这辈子已经算是迈入特权阶级的门槛了。

    若是再考中举人便已经绝对算是进入特权阶级了,就算一辈子考不上进士,这辈子也基本不用为吃喝等俗事发愁了。明清的举人不但有权利可以为官,而且还有许多免税赋和徭役的特权,到时只是吃来投献和卖身为奴的人的田租等,就已经足够日常的生活用度了。

    但在大宋这取中了解试的举人,若是考不中进士,依旧只是个穷措大。大宋的举人头衔,只是个一次性的消费品,只是当科有效,过期则就作废。

    这点对大宋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谓的“穷文富武”在大宋很难成立,若是没有一定的家底做物质保证,很难培养一个读书人,支撑到这个读书人考中进士。

    在大宋,就是一个小康之家,若是这个读书人迟迟考不中进士,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变成赤贫户。读书科考日常所费的开销,可是着实不小的。书籍、笔墨和纸张等,在如今这个年代可是很贵的。

    若是像后世明清那样的科考方式,便可以吸纳更多的人走读书科考的路子。毕竟一个寒门子弟只要考中秀才,便可以有一些免税赋和徭役的特权,若是成绩好点,成了府县学宫里的廪生,每月还有一些钱粮发放,基本可以保证日常生活了,可以让学子们安心去读书了。

    大宋的科考比起后世明清来,对应试的学子们来说有很多缺点,但是也是有一些优点的。

    比如大宋的科考中考中后,觉得名次不满意,可以放弃这次名次和进士头衔,几年后再来考。毕竟一甲、二甲和三甲的排名,对以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