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1/2页)  大明军工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现在交通的发达甚至已经超越了后世一些落后的国家,比如铁路,现在虽然还没有覆盖到所有州府,但各行省都是通了的,也就是说就算是最边远的州府离铁路的距离也不会超过八百里。

    八百里,如果普通人快马加鞭最少需要两三天,但是如果是驿卒,也就是现在的邮局小吏快马加鞭,沿途不断换马,一天之内还真能赶八百里,这就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反正现在很多州府都通了铁路,邮局的快马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没通铁路的州府,快马还真不缺。

    在这种恐怖的传递速度下,就算处在大明最偏远的州府,只要在五天之内将书画作品准备好,十五天之内绝对能传到京城,所以,从第六天开始,通政使司设在西城的总邮局就不断收到各地寄来的书画作品,第七天收到的作品就超过了十万,徐光启等人紧急进宫与皇上磋商之后,第八天作品的评审工作就开始了。

    在国子监一处硕大的授课大堂里,一百名紧急抽调的官吏整整齐齐的坐在讲台下面,请来的十位书画大师和徐光启、黄道周、吴梅村三人也分成两排坐在讲台上,不断有国子监的学生将拆封后的作品一叠叠的端上来,经过台下的初审,合格了就递送到台上继续评定,不合格就会放回木盘端出去,重新包装再发回去。

    这个时候最忙的并不是在大堂里品评作品的官吏,而是在外面拆装的国子监学生,发过来的作品可都是用硬纸筒封装好的,他们要将纸筒上的封条先小心切开,取出里面的作品展平叠放在大木盘上,然后再送进大堂,不合格的又要端回来,卷好塞回原来的纸筒,再用胶水封上,再交还给通政使司的官吏,这中间的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

    此时最轻松的反而是高坐台上的徐光启、黄道周和吴梅村了,他们只是负责最后把关的,虽然每天送过来的作品多达十万甚至是数十万,但大明毕竟没有那么多书画大师,一般人也就是冲着那个三等奖来的,想碰碰运气而已,真正的佳作并不是很多,能通过下面一百位官员初审的都很少,一百幅作品里面有那么一两幅就算不错了。

    所以能传到台上的,每天也就千来幅作品,而且还要被十位书画大师刷下去一大半,真正能传给他们过目的一天也就两三百幅的样子,他们甚至有时间拿着其中几幅上好的佳作,仔细欣赏,然后再相互品评一番,那表情怡然陶醉,好不惬意。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评选,盛世大明书画大赛的所有作品终于评审完了,徐光启、黄道周、吴梅村、骆养性和徐尔爵联袂带着二十四幅拟定为头奖的作品和二百幅拟定为二等奖的作品,来到皇宫,交皇上最后定夺。

    要说朱慈炅的书画功底,这么多年锻炼下来,还是有那么一点的,特别是在绘画方面,他可是师从书画大师刘若宰,苦练了好几年了,虽然不敢说达到了大师级,专业级的水准绝对是有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只会对绘画作品感兴趣,所以,他首先欣赏的是获奖的画作,这些画作,无论是在构思、布局、手法等方面,都足以让人拍案叫绝,一些细节的处理和一些线条的应用简直微妙无比,他感觉,光是看一看这些画作,自己的绘画水平都在提升!

    当他爱不释手的看完绘画作品,再来看书法作品的时候,他还特意请恩师徐光启在一旁指点,生怕自己水平有限,看不出其中的玄妙,没想到一经恩师的点拨,他竟然看的比绘画作品还投入。

    汉字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潜心钻研,汉字的书写,早已上升到了艺术高度。

    朱慈炅经过一番指点,仿佛真的看到了其力透纸背,其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铁笔银钩跃然纸上,看着看着,他逐渐沉迷其中,这种享受,就如同久旱逢甘霖般,酣畅淋漓。

    等他看完,一个多时辰都过去了,看着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