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经济日月新(第1/2页)  大明军工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密云铁矿的发现,工部派出的队伍相继传来捷报,在铁矿的探查上朱慈炅保持了他一如既往的神奇,他说的几个地方铁矿储量本来就丰富,只要仔细去招肯定能找到一大堆,光是辽东一地,发现的铁矿就不下百处,工部官员都惊叹不已,皇上真是英明神武啊!

    接下来,铁矿的开采工作又掀起了一股热潮,朱慈炅原本就想藏富于民,提高整体消费力,拉动经济发展,但莫名其妙的给平民百姓发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现在有了铁矿就不一样了,因为铁矿的开采本来就伴随着财富的增长,所以他给所有挖矿的平民都来了个大派送,挖五百斤铁矿就给一两银子,挖多少给多少!

    五百斤铁矿石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一个成年人,就算柔柔弱弱的没什么力气也能轻轻松松背起三四十斤的铁矿,一个精壮劳力一次背一百斤都不是问题,工部决定开矿场的地方那可都是富矿,随便挖挖就能挖到铁矿石的那种,这下辽东、京城、山西和四川的老百姓还不疯了,要知道一个成年人只要你不懒,一天最少能挖出五六百斤铁矿,那可是一两多银子!

    这下都可不得了了,四地的老百姓疯狂的涌向工部开的矿场,日夜不停疯狂挖矿,还种什么地啊,种地一年才能赚多少银子,轻轻松松挖几天铁矿就赚回来了!

    一时间各个矿场都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背着篓子,提着锄头挖矿的平民,那铁矿石多的,火车日夜不停的拉都拉不过来,别说一个月一千万斤了,一天就能挖出几千万斤!

    几千万斤真不算多,要知道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天就能挖出五六百斤,几千万斤也就十来万人一天挖的量,要不是工部开的矿场不够多,一天几亿斤甚至是几十亿斤都有可能!

    矿场不够,人太多自然就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工部各个矿场陆续出现了抢矿打人的流血冲突,矿区的治安环境日渐恶化。

    这种情况是朱慈炅始料未及的,他不得不做了一次朝令夕改的’昏君‘,将铁矿石的价格降到一千斤一两银子,并派出锦衣卫赴各矿区维持秩序,谁敢打架,就关起来!

    就这老百姓仍然热情不减,从四面八方不停涌向工部开的铁矿场,地里的庄稼都没人去管了!

    朱慈炅不得不再次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每家每户都只准出一个劳力挖矿,各地方官员严查户籍,每户只发一个采矿证明,锦衣卫则在各矿场严查采矿证,没有采矿证来采矿的统统关起来,这下疯狂的形势才得以扼制。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与改进,大明的铁矿经济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平民采矿,随着工部不断开发新矿场,最后铁矿石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一亿斤左右,也就是说四省农民一年能从中获利三千多万两白银,四地的消费能力由此提高了几倍,尤其是辽东,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南直隶!

    然后是工部钢铁厂生产钢材出售,铁矿石充足了,工部钢铁厂的产量也上来了,炼钢的高炉是添了又添,而且还不断向巨大化发展,最后工部钢铁厂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万斤!

    钢材的价格可就不是一两银子一千斤了,而是一两银子一百斤,这还只是普通钢锭,如果是钢板和钢筋这个价格还要翻倍!

    就这,大明的钢材生意都火爆到不行,不但大明百姓需求旺盛,朝鲜、东瀛、琉球等藩属国需求量也极大,至于南洋各地,那就要看运气了,大明和三个藩属国有了盈余,才会卖给南洋各地的商户,大明钢铁日渐成为风靡整个东南亚的著名品牌,呃,没办法,现在全世界就这一个品牌,独家垄断,别无分号,再说,大明产的钢铁本来就是当时质量最好的。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西城区钢铁厂的产量竟然没跟上需求量,朱慈炅已经在考虑新建更大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