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是百战之师,李成梁父子几十年心血,是多少钱粮都换不来的,即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如松,战后也是嚎啕大哭,碧蹄驿一战,几乎成了李家军最后一战,从此李家再没打造出这样一只部队来。
当如枫回到明营后,才知道在他与日军激战的时候,明营也发生了一件影响了整个战役的事情,直接导致李如松再也无心也无力与日军交战了,那就是南军停c摆c了。
靠着北军,或者说靠着辽东军一己之力与日本打了一个碧蹄驿战役后双方非常默契的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后来李如松的揭报自称,“慌乱的日军先行撤退,其率队掩杀后得胜而归。”但也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罢了。
日军则龟缩到汉城再不敢再出来,以四万人的优势兵力攻打冒进的明军,直接参战的兵力也达到三万人,减员竟高达一万人,也让秀家等将领彻底丧失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局势就这样陷入了僵持之中。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是北军的精锐,全中国也再拿不出第二个七千五百人了。
如枫回到中军清点人数后便前往如松中军,看到如枫进帐后,如松心里稍安,但也只是说了句,“回来了。”
见如松满是疲色,如枫也未多说,只说了句:“大哥还是先休息一阵吧。”
如松并未答话,而是无力地说道,“我欲再战,奈何南军那几个玩意竟然不听军令,你先看看这个吧。”
如枫一看,却是明军平壤大捷请赏的奏报
说起这南军竟然停摆,不得不说李如松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切就缘于如枫眼前的这份捷报
可能是为了提升前线的士气,朝廷的赏赐来的很快,有飞一般的感觉,然而当结果传到中军时,却并不像想象般皆大欢喜,原来是李如松在捷报中将功劳的大部分都给了辽东军为首的北军,更是直接言明,平壤之役是北军先破了城,南军只是“啃骨头”罢了,这朝廷自然来不及细查,便大笔一挥,全按照如松的想法进行赏赐,其实无论是南军的骆尚志还是北军的祖承训,这登城的时间都差不多,骆尚志甚至还要比祖承训快了些许。而且南军在整个战役中比之北军的拼杀只多不少,攻克牡丹峰的游击将军吴惟忠也出身南军,朝鲜的文献上也认为是南军“轻勇敢战”,奈何如松出身北军,自然要将功劳分给亲信。
最是让北军钻了空子的事是,杀入城中后,南军在忙着杀敌,而北军的骑兵则是忙着割首级,而李如松此次报功最“名正言顺”的便是以获取的首级为标准。可怜的南军就这样被套路了,即便是骆尚志这样的将军也只是进封副总兵,赏银20两(没看错,就是20两)其他南军更不用一一赘述。
就连那个战场没露面的李如梧,都得了嘉奖与赏赐,如枫虽然没升官阶,但获得不少赏赐,本来如枫的功劳也算是匹配这奖赏的,但与这可怜的骆大人相比,确是有些厚此薄彼了。
看了这份奏报,如枫也不便多说,毕竟自己所处的身份他自己还是有数的,但客观的说,确实过于偏袒,让南军寒了心,如果他是南军的一员,肯定也会极为愤慨的。
“既发生此事,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如枫问道。
“辽东军残了,李家军也残了,整个辽东最精锐的部队我都带来了,这么多辽东子弟几乎都扔在这了,南军又出现这种情况,打不了了已经打不了了。”
如枫还是第一次见李如松如此伤心,如此无力。一时更是无力再斥责他狭隘的门阀观念。
“哎,子毅,你部还有多少人马?”如松问道。
“能上阵的应该差不多还有一千五百人”如枫道。
“嗯,撤吧,放弃坡州大营,先回开城,再从长计议吧。”如松最后拍板道。
出了大帐的如枫一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