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奋斗在路上(第1/3页)  人生欢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过头来介绍下我自己啊,经过多年的奋斗,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当然我还在路上,尚需继续奋斗。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说不定会有读者关注我的成长,我的奋斗,想参考一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嘛,我呢,就不藏拙了。anyway,就当是提前给自传做铺垫了。各位看官,您要是不喜欢这一段,尽管跨过去,绝对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敝姓屠,名唤屠龙,来自苏鲁豫皖交界处的一个农业乡镇,全县最北面的那个我朋友圈中的“天下第一大镇”:刘镇镇刘镇行政村刘镇自然村,统称刘镇,号称千年古镇,陇海铁路和黄河故道之间,纯农业户口。

    我们那个屌地方啊,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几千年的恶习,总是大姓欺负小姓,同姓里人多的一支欺负人少的一支,就他娘的喜欢窝里横。历史上这一带王侯将相层出不穷,近代逐渐式微,坐拥陇海铁路这么牛的资源也没能出几个举国闻名的抗日英雄。

    假若时光倒流,我想我和我的兄弟们绝对能够拉起一彪人马奋起反清抗日,铁血救国,最起码也得是个天地会或是铁道游击队,运气好的话,混成下一个刘邦或是曹操也未可知,最不济也要是韩主席的气象吧。

    众所周知,屠姓并非大姓,我们家在刘镇算是小姓里比较弱的那一支。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家有记载以来的受的欺负居然一半以上是来自本家同姓。老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再说还是长期面临外侮的小姓,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内忧外患。就吟句诗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那个时候每家都穷,我们家自然就更穷。人穷又受气,活得艰辛,了无生趣。花花世界在我年幼的眼里,就是被称为镇子的这个大村子、大寨子,就是东边的幸福河到西边的护寨河,我所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一家一户。

    我的降临对这个世界这个家庭都没有太多意义,没有人关心,多添副碗筷而已。从小我就觉得十年生死两茫茫,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人命还不如一头牛值钱,活的就像一只小狗小猪一样,就活着呗,说不定哪天就挂了。

    前途、事业、爱情,那都是些什么破烂东西,不当吃不当穿的,我就是在路上碰到了也不会俯下腰去捡的。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穿过新衣服,没穿过新鞋,因为上面还有几个哥哥,后来不知怎么地就只剩下一个了。新东西肯定先从老大开始穿,等小了穿不下了给下一个,等破烂到不行的时候正好给我。吃的方面还比较公平,谁抢到就是谁的,有时候大人还教育哥哥姐姐们要让着弟弟妹妹。

    大家都出去干活时,拿根绳子拴在院子中心的大树上,任我“自由自在”的哭、拉、撒、坐、爬、吃土。刚刚懂事,就跟着干活,割草,拾粪,看西瓜地,扫院子,喂牛羊鸡鸭。那时的小我还没有接触到政治课,不懂得奋斗和革命,基本上是任劳任怨的:只要有的吃有的穿就好,要是能够自由自在的玩几天,随心所欲地听大鼓,那该多好啊。

    那时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是集会时听大鼓评书,说书人坐在一个大鼓后面,咚咚,咚咚咚,各位看官,今天我们讲的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讲到精彩处,敲一下鼓,说书人喝茶稍事休息,小徒弟开始转圈收钱。我喜欢听,但是没钱,就在收钱的环节假装有事匆匆离开,去集市转一转,等会再回来。因为心心念的都是大鼓书,所以并不走远。

    说书人姓金,长的心广体胖,讲到飞檐走壁的时候,手上一指,嘴里伴随着配音,唾沫星子飞出一丈多远。什么隋唐,三侠剑,金镖黄三泰,杨家将,水浒,三国等英雄故事基本上都是在街上听到的,还跟着练了不少“功夫”,比如就地十八滚、胯下甩镖、腿上绑沙袋、铁裆功、齐眉棍劈树、等等。在我家这类启智活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