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寒假买电脑(第2/3页)  2000,实验中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的笑谈,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现在这对“黄金搭档”已经很少见,但它们的出现和消亡从某个角度来看也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军大衣本来只是一件衣服,但披在那些卖“片儿”的人身上就被加上了引号,特指这一类人。最早小城居民家里用的都是录像机,后来随着vcd、dvd播放机的兴起和普及,录像带很快被淘汰,碟片成了市场主流,但不管技术怎么发展,录像带和碟片的区别只在于物理载体不同,里面的内容构成并无二致,以前租录像带的小店换成了此后租碟的小店,摆在台面上的无非还是那些电影电视剧,藏在台面下的也都没变。

    小城以前有两个主要的书店,新华书店和外文书店,新华书店黎笠很熟悉,父亲从小就经常带他去买书。黎笠记得很清楚,那时的新华书店不大,进门后四周靠墙摆着几排书架,书架前面是售货员和玻璃柜台,买书的人先站在柜台前面看,想要哪本书和售货员说,售货员再把书拿给你,这时候你才能开始翻阅,也就是说不经售货员的手,你是休想摸到书的。拿到书后自然要看看里面的内容,觉得合适就交钱买下,觉得不好看还给售货员摆回去,继续挑选下一本书,这里面有个潜规则,你要是拿到第三次还没买,售货员就不耐烦了,给你来一句:“买不买啊,不买别在这白看。”所以有经验的人不会一上来就让售货员拿书,都是先站那儿看好久,权衡考虑再三才开口,这时你就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仅凭书名就能判断书里内容的好坏。

    外文书店黎笠去的不多,中国字他还没认全呢,但外文书店门口却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群穿着军大衣的男子,这些人并不聚集,他们分散在外文书店周围,有的四处推销,有的驻足待客,或站或坐,或静或动,而他们手里并无商品。黎笠听有见识的同学讲过,“军大衣”会通过观察先确定潜在客户,物色好对象后快步迎上去开始接头:“要片儿吗?”“啥片儿?”“日韩新片儿,欧美大片儿。”“看看!”“跟我来!”一番对话后,交易双方来到书店旁的僻静之地,“军大衣”拉开军大衣,露出衣服里面挂着的满满两排碟片,那架势就跟挂着两排手榴弹一样,此刻顾客视野中尽是诱惑的封面和撩人的字眼,心情既紧张又兴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买家通常不会精挑细选,往往都是随便指两指,然后迅速给钱拿东西走人,回到家一播全是时装秀,这种情况一般没人找后账。

    “军大衣”的故事进展的有声有色,但却无形中伤害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穿军大衣的正经人,他们宁可绕路也不愿打外文书店门前过。黎笠思来想去有两点始终都没搞明白,首先“军大衣”为何将主场选在外文书店门口,是因为进外文书店的人思想更先进?更容易成为他们的主顾吗?再有就是“军大衣”夏天怎么办。

    后来黎笠听说“军大衣”被打击了,再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盛行,光盘类型大为丰富,现在游戏、工具软件、影视剧碟片都放一起卖,“军大衣”的昔日风光渐渐被文化商城盖过去,但军大衣却永不过时,文化商城的摊主们依旧穿着它在做生意,部分“讲究”的摊主仍然固守传统,对他们来说,军大衣里挂着“手榴弹”才踏实,而更多新来的摊主则省去了这些繁琐的步骤,只是简单的将“手榴弹”放在桌面下盖着的箱子里。

    以上内容的原始资料来源均由那个“有见识”的同学提供,同学现在升级了,江湖上人送尊号——“片儿王”。

    黎笠今天的目的只是游戏,文化商城里的盗版碟虽然价格便宜,种类丰富,但不能玩是硬伤,毕竟是盗版,买之前就要有拿回去装不了的心理准备。时下盗版之风猖獗,除去群众版权意识淡薄之外,价格差异是关键。动辄上百的正版游戏普通学生是绝买不起的,而且还不知道去哪儿买。所以即便是盗版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