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情感(第2/3页)  2000,实验中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的哭爹喊娘,也由此得了个“匪头”的称号,驰骋于十班cs届。

    以上就是十班男生在“八喜”的日常,十班女生来这儿一般都聊qq。

    当然,“八喜”远不止“cs”和“qq”那么简单,这只是表现形式,而更隐蔽的是动机,这里在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已然成为了男女生“遇见”的场所,双方不约而同在“八喜”偶遇,彼此心中就会升腾起暧昧的气氛,同比可参照每天都“碰巧”在图书馆看到的那个ta,如果只有学习一个动力来源可能还不够。除此之外,平时心口难开的言语在这里仿佛会自然顺畅一些,或许是隐晦的地下环境和黯淡的照明光线加上起伏的情感波动共同营造了一个“大气环境”,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被感染,被激励。加之毕竟网吧不能常来,所以学生们往往会把一段时间的种种情绪都释放于此,“八喜”便发生了很多故事也藏匿了许多秘密。更妙的是尽管大家身处一室,却又能通过网络制造距离,“不经意”的路过亦或回头就可以触碰到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但又好像隔着空气,刻意回避,便于含蓄。屏幕上时而展开,时而隐藏的qq界面,头像在有节奏的闪烁,契合着心跳,勾的人心痒痒,而消息的来源可能就在左前方或右后方某台显示器前,这是当事人之间的小秘密,外人无从知晓,一张张被屏幕打亮的面庞或欣喜或期待或惆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咫尺又天涯。

    当然也有人完全不需要这么复杂,例如时勒和洛岩,欲说还休阶段已过,明目张胆卿卿我我,但大多数人之间的关系没这么简单直白,如果本来熟悉的关系突然隔开了微微的距离,那就说明有些新东西夹在其中,或明或暗。早在学期初,黎笠和南洋的课后“再见”就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那时两人还是同桌,加上前边又有浩磊和琦译,大家嘻嘻哈哈间关系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一些只有两人能感知的“不自然”藏在自然中,彼此应该都接收到了。现在换了座位,少了许多谋面,特意又显刻意,陌生又不陌生,该以什么样的表情相对也是头疼,黎笠并不善于处理此类关系。不过自从“八喜”出现后,网络承载了黎笠和南洋之间日益微妙的关系,完成了“陌生”和“熟悉”看似两难之间的过渡,倒也不温不火,不紧不慢,不声不息。

    这样的平衡一直持续到十二月,黎笠觉得自己和南洋的关系已然剩一层窗户纸。他判断的依据来源于内心不由自主的牵挂和有意无意的关注以及层层渗透的美好,普通同学之间显然不能有如此丰富的情绪反应。既然前进的车轮不可阻挡,再扭扭捏捏驻足不前就有矫揉造作之嫌,黎笠在一次放学后对南洋摊了牌,黄昏夜幕之间,教室中只剩二人,倒放在课桌上的板凳支棱起一只只腿脚,像丛林一样将黎笠和南洋笼罩其中,营造出一个隐秘的小空间,使之与外面窗户上偷瞄的时勒浩磊小宇一干人等隔绝。开口吓不倒黎笠,但如何开口颇令他挣扎了一番,是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年纪的事,说什么年纪的话,成年人的路数和措辞见的多,学不来,实在肉麻,和十几岁的世界不相符,强行使用倍感不伦不类,更为关键的是那一番言语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恐怕还有一种“至于吗”的感觉,由此黎笠认为南洋作为听的人也断然不能接受。

    黎笠避开了一切和爱情能扯上关系的字眼,他不认为这是爱情,但至于如何定义,不知道。如果再扣上男女朋友的帽子,只会让他觉得被当成了幼儿园小朋友,因为小朋友经常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那是儿戏,但黎笠可是认真的。

    “愿不愿意做他的‘她’。”最后大概就这意思。“她”是什么不重要,但一定不是“她们”。这是黎笠在心里留给南洋的位置,也是此刻他能想到的最为自然的解读。

    前半部分黎笠讲出了口,后半部分是他在这段关系中给南洋的定位,更是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