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开错了窍(第1/2页)  雁西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看着杨翰皱眉道:

    “这般快?可曾用了心找?”

    “嗨!这种事儿就看机缘,若有合适的呀立时便能成,若没有,便是用上十二分心也找不好!”杨翰笑道,“三个都是相识的,人品应当没问题,配李姑娘均门当户对!”

    程时往圈背椅上一靠,垂眼磨着腰间素金带不说话。

    杨翰便将那三人家门身世及家中人口一一说了遍。

    “一个是上林苑监正毛此光的儿子,我与他兄长从前在书院是同窗,说是个性情老实本分的。因是庶子,日后迟早要分出去,毛此光为他在苑地那块置了田地府宅,日后分出去单过便能自己当家。”

    程时不由皱眉。

    是个庶子不说,置的宅地还是在上林苑附近——从白河到西山,这是要跟着毛此光一道给宫里种菜养牛么?

    杨翰见程时一副极嫌弃的样子,便知他不满意。

    “另一个是顺天府训导郑阶,他祖上是荥阳郑氏分出去的旁支,是个监生。家中颇有田产,好就好在还不是长子。”

    程时一愣:

    “不是长子又怎样?”

    “不是长子便无需留在老家侍奉翁姑。日后分田产自有他一份,平日又不必费心劳力去操持中馈,可以跟着郑阶留在京中过自己的日子,岂不美哉?”

    程时只觉“跟着郑阶过自己的日子”这话听着极不顺耳。

    荥阳郑氏的旁支又如何?他外祖母还是郑氏本宗嫡女呢。

    程时嗤了声,不以为然道:

    “跟个不入流的训导过日子,美个鸟哉?”

    杨翰听了一头的雾水——虽说训导不入流,但却是专司考察地方学子课业的。若在偏远山县做训导许会饿死,但顺天府辖内多的是捐学之人,其中油水自丰,日子必然过得殷实,怎么就不美了?

    但他自然不会去与程时抬杠,便将最后一人的情况说了:

    “是襄王府长史,待日后襄王去了襄阳,那便是王府里顶半边天的人物。”

    程时一愣。

    正五品长史,主理王府一应事务,必然也是个通文墨的——除了要离开京城去襄阳外,这个还真挑不出什么不好。

    “……长得如何?”

    杨翰道:

    “容貌周正、仪表堂堂……就是年纪大了些,今年二十有六。”

    程时的脸色便又沉了下来。

    只见杨翰顿了顿,干笑两声道:

    “……先前娶过一头,病死有些年了,只留了个女儿,膝下无子。”

    程时脸色愈发难看——合着这是续弦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

    杨翰便忍不住嘀咕道:

    “人好歹是王府长史,若不是续弦,依着李姑娘这岁数与家门,怕只能给人抬个妾罢了。”

    程时不由冷下脸:

    “李梦林堂堂状元、朝廷命官,又是诗礼书香之家,怎得妹妹就只能给人做妾?”

    杨翰简直哭笑不得——合着这位大爷压根就不清楚姻媒讲究什么!

    “头儿,李梦林虽说名气大,但通州知县比不得大兴、宛平这种京县,区区七品放在京中只怕人家根本就瞧不上!”杨翰道,“再者李家无家产,李姑娘若没有嫁妆撑腰,嫁入大户家去那就是受罪,还不如不嫁呢!”

    程时听得云里雾里。

    “关嫁妆何事?难不成大老爷们娶了媳妇,便要指着嫁妆过日子?”

    杨翰便将现实情况与程时解释了一番:

    “虽说不用靠嫁妆度嚼用,但女人出嫁后不就靠着嫁妆傍身么?那些嫁姿厚的,去了婆家便多少得男人与翁姑敬重些。”

    程时第一回听到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