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性格(第1/2页)  我的骨头有点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启六年,大明历177年秋。

    杨惊雷驾驭着马车从关山一路驶向北域荒原。

    他端坐在车辕上,双手抄在袍袖中,后仰着头,倾听妹妹教叔叔琴法。

    其实他兄妹并不比葛荆小多少,四五岁而已。

    杨惊雷清楚记得,天启元年,新皇登基日正是他七岁生日。那天宁王亲自上门,赠给他一块玉。

    紫色的蟆,后来他才知道是宁王三宝之一的紫蛤弥天解毒玉。

    天启元年末,宁王被人揭发,夺嫡失败后准备谋逆,结果新皇率先发动,全力一戈击破江西行都南昌宁王府。

    宁王仓惶而逃,却又在南直隶外被中书右丞王守成斩杀。

    当日若是被宁王闯进南直隶,进入皇陵甘为守陵,至少还能留下一条性命,可惜,他没有。

    从天启二年到天启三年这整整一年时间里,杨惊雷和杨雨池都生活在逃难之中。

    无数次的追杀,无数次的在生存与死亡间游走,两个孩子从胆怯、慌乱、惊慌失措到震惊自若的转变不可谓不快,但生无保障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永生不能忘却。

    而这个时候,天下大名剑之首的梧桐寒影,残阳如血飞鸿剑,月锁清秋李默安将宁王世子带走,留下他与妹妹跟随大部队逃命。

    杨惊雷终于知道,那块玉,宁王在他七岁生日时赠给他的那块玉代表了什么。

    似乎在他七岁生日后,宁王经常领着他出席一些活动,那块玉不少人都知道是挂在他的脖子上。

    杨惊雷在父亲与他离别时清楚记得父亲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你的命,被这块玉买下,如果能够得活,将跟宁王一脉在无关系。

    而这时,他在李默安、沈坠分走紫龙玉佩藏宝图、紫金玉剑密匙,而不要紫蛤弥天解毒玉时知道,父亲说的没错。

    紫蛤弥天解毒玉真的是他的买命钱。

    买他兄妹替换宁王世子的买命钱。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天下人认为他是宁王世子,他就是宁王世子,知道他不是宁王世子的就不是宁王世子。

    是与不是,他不会去解释,全凭世人述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天启三年末遇到葛荆,一路奔波后在天启四年初进入点苍派,到天启五年一整年,然后再到天启六年的现在。

    似乎遇到葛荆之后,终于有人愿意如山一般的站在他身前,为他挡风遮雨。

    那种感觉,就如同父亲一般。

    所以,十三岁的杨惊雷、杨雨池遇到十岁的葛荆,明明应该叫哥哥,最终出口却变成了叔叔。

    其实他们兄妹更想叫的是父亲。

    戈壁荒野的夜是荒凉凄厉,明明是秋末偏偏如冬季般的冷,狂风吹拂犹如鬼啸一般沁人心脾,让人汗毛乍起,忍不住打起寒噤。

    可在这种环境下,杨惊雷不但没有任何不适,相反还感觉十分惬意,看着漆黑的夜,耳边听着妹妹和叔叔一个教一个学,一个音一个音的从简单的音符组成短暂而美妙的音乐。

    任何技艺,如果只是技,精准契合节奏就可以。可若是提到道,那就必须契合人的心、人的意、以及人的性格。

    道,没有千篇一律的,唯有融入人的心意和性格才是道。

    大道万千,别人的道千万条,走不出自己的道,永远都不是道。

    就像现在的琴艺,杨雨池教授葛荆,她的手快乐跳跃,如同小鹿般的欢畅。

    她的琴声彷如江南的天,婉柔缠绵如涓涓的小溪,泛着涟漪如一汪娴静的潭水,清清泠泠

    可换做葛荆就幡然换做另一个人,他的手稳、重、准确,如同大山一般不会出错。

    一指落下,琴音就像奔腾的巨浪从琴板上涌来,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