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白发老者的身份(第1/2页)  带着淘宝到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发老人只是说了句,等会儿再说,就轻描淡写的把这件决定无数官吏升迁的朱批要事,搁置了。

    地方教化,也是地方官的重要政绩之一。

    中年士子点了点头,先是给父亲夹了一筷子小菜,再次掏出了一封信:“官家询问下一届春闱的题目。”

    春闱便是科举。

    因为是在春天举行,所有叫做春闱,也叫做杏榜。

    科举题目!

    如果说敲定天下十大书院决定无数官吏的升迁,那么科举题目的敲定,就决定了天下文脉的风向。

    就如唐太宗贞观年间,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字被钦定为科举‘身言书判’书的模本,天下士子争相以虞帖为范本练字,虞世南的字也得了一个龙门字的雅号。

    这么一件简直可以让大儒当场痛哭流涕的恩宠,年迈老人还是没有放下碗筷,依旧是轻描淡写:“关于下一届科举的选题,为父已经斟酌过了。”

    “就放在书房的桌子上,明天你去交给礼部就行了。”

    中年士子没有继续拿出最后一封拜帖,问道:“不用给官家过目?”

    这句话要是换成别人问,年迈老人或许还会仔细解答,自家长子反倒是不说了:“自己琢磨。”

    中年士子又是点了点头,拿出了最后一封拜帖,按照惯例是自己先看一遍。

    但是当他去掉封泥瞧了一眼里面的书信,双手突然抖了一下:“父亲,宰执李光和史馆校勘范如圭过来拜访。”

    说完这句话,就赶紧站了起来,亲自过去迎接当朝的宰相。

    走到门口又折返了回来,想起来父亲的书房里有一包官家御赐的好茶,准备拿出来招待这位权倾朝野的中枢重臣。

    年迈老人吃到现在,仅仅吃了小半碗,又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就说为父不在。”

    “父亲?!”中年士子愕然的喊了一声父亲,不敢相信父亲说的是真的。

    那可是当朝宰相和史馆校勘:“真的赶他们走?”

    白发老者每天雷打不动的要吃一碗小米粥,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习惯,终于是在今天破例了。

    放下碗筷,沉默了许久,突然说道:“吕抗你跟我来。”

    中年士子名叫吕抗,那他父亲的身份也就明了了。

    宋高宗能够成功南渡的第一功臣,吕颐浩。

    中年士子很少听见父亲直呼他的名字,每次直呼姓名,都有很重要的事情发生。

    吕抗跟着父亲一直从正堂的偏门离开,顺着镂窗走廊一直是走到了只有父亲一人能进的别院,这才停下脚步。

    走进放满了大泥缸的别院,吕抗终于是有幸进入了那间好奇了很久的祠堂,里面供奉着数百个牌位,但是画像很少,只有寥寥二三十个。

    吕颐浩先在最中间的那个香鼎里上了三炷香,又让四子也是最成器的儿子吕抗,开始给每一个牌位前上香。

    吕颐浩面对着摆放着一口口大泥缸的小院,随意的坐了下来,心情从未有过的平静。

    因为这里是吕家的祖宗祠堂,供奉的全是吕家的列祖列宗。

    还有什么地方能有这里让人心安。

    吕颐浩静静的看着一百多口大泥缸,开始自顾自的说话了:“自从秦始皇扫平一统天下,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开始,贵族阶级就彻底消失了。”

    “直到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彻底融了秦c齐c楚c韩c魏c赵c燕中原各国子民,又开始新兴了一种新的特权阶级,世家门阀。”

    “南北朝时期,甚至流传了一句‘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帝’一说。”

    “自从唐朝建立以后,历代皇帝打压五姓七望这些门阀,直到我们大宋总算是彻底消除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