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红瓦白墙(第1/2页)  颠覆原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队伍带回了大量的细盐和丝麻,巫小豆第一时间就让青巧带人编麻绳,塔吊c滑车上的草绳全部换掉,就连北山石灰矿的撞木也要换上麻绳。

    南山上,青灵造字那晚崩掉的缺口有很多碎石,同时也有很多树木倒下,一个独特的大窑出现在南坡,这是专门碳化树干用的。

    炭窑不高,也就两米多点,长度却达到了三十几米,依着半坡掏出个凹槽,外面用砂浆砌筑的石窑,几个窑口斜着穿进树干,需要带尖c钻眼c打楔口的就提前弄好,这种碳木追求的是表面碳化,里面的水分也顾不得了,点火烧一会就密封,第二天拖出来扔河里洗洗就能用。

    青兔在大河上建起两条滑道,来往的滑车日夜远送石料,河面上的竹筏还在奔波,她正带人往北岸运送碳木。

    巫小豆原本想在这里建一座真正的桥,安排青兔测量了一番才发现暂时做不到,大河宽三四十米,岸边一两米深,中间竟然达到了十多米深度。

    原先的木桥那里有个小岛,河底比较浅,可是下面都是乱石,根本砸不进去木桩,再加上人手不够,就把此事放下了。

    工程进度到了屋面,每户正房四间,进门堂屋稍宽一些,最里间的稍窄一些,两个卧室都在三米宽度,堂屋北墙留个小窗,其它三间只留南窗。

    里间在檐口的高度也留出棚子,盖好屋顶就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上面可以放杂物。

    外墙厚半米多,草泥浇筑,里面的隔墙十几厘米厚,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山墙和隔墙顶端做成人字形,檩条一道道横在上面。

    芦苇扎成的苇箔一根根挨紧,全用绳子绑在檩条上,大人走在上面都没问题。

    塔吊挪到跟前,将和好的泥巴吊上屋顶,厚厚地抹在苇箔上,铺一层干草抹一层泥巴,一共弄了三遍。

    最上面是红瓦,上下都带瓦爪,趁着湿泥从下往上排,一直铺到屋脊,两面合完扣上脊瓦算是完成。

    巫小豆住过这种泥胚房,小时候还爬到棚子上翻腾,但没看见盖这种房子的,村里盖砖瓦房倒见过不少次,估摸着都大同小异,造作了这些天还真让他弄成了。

    堂屋一进门一边一个灶台,分别连着两个卧室,里面砌一道砖墙半米多高,直接顶在两个隔墙上,这是火炕的外帮,内帮贴南墙也砌一道,里面砖垛摞的跟炕帮一样高,用那种大土砖摆成炕面,五六厘米厚的土砖上面抹一层泥巴刮平了,总共有七八厘米厚度。

    灶台上装着陶锅,火道通着炕,炕尾在墙里预留烟囱,一直伸到屋脊高度。

    等炕面干了铺一层细沙,再铺上干茅草,最后是龙须草编的席子,点上火烧热了炕,整个晚上都热乎乎的很舒服。

    巫小豆喜欢睡炕头,有时候火烧大了烙的屁股疼,急眼了能将席子烫焦,越掀席子越起明火,压住了别动它反而没事。

    他知道这是火道留的过大,灶台的距离太短造成的,族人们在砌火炕的时候,他给火口也定了统一尺寸,至于合不合理他心里很没底。

    原本计划建满十万平方,青灵反对,她表示最多三百套房子就够了,目前的一千一百多人,除了炎山部没有几家齐全的,多得是寡妇鳏夫,半大小子们也不能一人一套房子。

    “三百个房子就够了,我来安排。”

    巫小豆蹲地上划拉了半天,抬头说道:“四百!剩下的先空着。”

    广场正对的范围有二百多米,往南三里地一千五百多米到大河,巫小豆原计划至少建一半,如果只建四百套工程量锐减,就怕以后再添人口。

    最后两人定下了四百套,这样住宅区南边就空出了近二十万平方闲置。

    四家一排胡同长五十米,二百多米的宽度,算上两条大街也能盖四排,也就是说,从东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