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从前有座山(第1/3页)  一剑封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尊说:“自我归去三千年,即是末法时代。”

    世尊也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桃花山上的和尚王元宝只认同大雄宝殿里褪尽了金漆只剩下泥坯的世尊说的前一句,现在真的是末法时代。

    山下朝堂里的那个大胡子皇帝,不知听信了哪个牛鼻子的话,竟要灭佛。

    那个大胡子皇帝要灭大雄宝殿里光秃秃的世尊,王元宝不会介意,但自从官府贴出灭佛告示以来,山上的香火就断了,寺里的师兄都逃走了,而世尊塑像上的镀金就是那时被刮走的,人心本就如此,主持老和尚对此也只能惨然一笑,几钱金子,能救得一人,那也是世尊的佛法慈悲。

    曾经香火旺盛的寺庙,如今冷落鞍马稀,好在还有王元宝和主持老和尚,每日清风明月,晨钟暮鼓,倒也颇有些上古苦行僧的遗风。

    看着倒映在溪水里的稚嫩脸庞,王元宝皱着脸叹道:“要是香火不续,以后就只能吃后山的桃了。”

    其实山上断了香火也不过一旬,寺里的斋饭从饭换成了粥而已,换成其他十余岁的少年,遇到这般事,只怕没有心顾着吃喝了,但王元宝非但没有清减,反倒还胖了许多,住持老和尚都说他最适合修持东来佛祖的禅法。

    王元宝知道东来佛祖,坐在莲花座上那个笑呵呵的大肚子佛,他的禅法王元宝不知道,但他知道主持老和尚对他是真的好,半碗粥,剩下的都进了王元宝的肚子里。

    十多岁的少年,已经能看出好坏。

    本来寺院山下还有五六顷上田,但是主持老和尚从来不问这些俗事,都是交给寺院里的监院,大难临头各自飞,肠肥脑满的监院卷了田里的收成和地契跑了,去太安城做了个啥员外郎。

    王元宝不曾见过主持老和尚抱怨过什么,淡然如水,这便是主持老和尚的真实写照。

    后山的桃子熟透了,为了减轻寺院里的负担,王元宝趁着早课后的空闲跑到后山,把桃当饭吃,熟桃饱人,一树桃,正好填饱肚子。

    桃花山之所以叫桃花山,是因为前朝的一位大诗人喜欢桃花,在他贬官经过荒山时,花费不下千两白银,种下满山桃花,后来建起的寺院,也就叫了桃花寺。

    每每见了寺门匾额上的三个大字,王元宝只想说“俗气。”

    不过种桃花的诗人写出的诗句却是真正的珠玉锦绣。

    “人面不见何处去?桃花尽是吾后栽。”

    佛经上的字都认不全的和尚王元宝,非常喜欢这首诗,不是因为别的,就是一听,说不出的喜欢。

    都说十年人树,百年树人,要论起来,王元宝还真得谢谢种桃花的诗人。

    摸摸已经长出头发的头,王元宝心满意足,桃树上既挡饱,也胜在多,满山的桃,足够王元宝吃一阵的了。

    拍拍滚圆的肚子,王元宝正准备迈步走回桃花寺,树丛里窜出个毛色雪白的狐狸,张嘴咬住了王元宝的僧袍衣摆,似乎是有事。

    这个白狐狸,王元宝不仅认识,还给它起了名字,叫做灵。

    住持老和尚说过,兽有慈悲心,就叫灵。

    因为王元宝遇到白狐灵时,它正守着从树上落下来的鸟窝,两只待哺的雏鸟窝在白狐灵大尾巴里。

    王元宝疑惑地被白狐灵拖向树丛,“你想让我跟你去哪?”

    白狐灵闻言急切地伸出爪子,指了指树丛深处,那里是白水潭所在。

    虽然是末法时代,但老山林里开启了灵智的走兽飞禽,却也不少。

    也不顾嘴上粘着的桃子汁液,王元宝就跟着白狐灵跑进了树丛中。

    桃花山不大,但却能让人迷路,满山的桃树一个样,谁能认出来?

    吃遍了满山桃子的王元宝,如同老饕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