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起于草莽(第1/3页)  半许炎黄半许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几年里,陈放靠着这门改良了的戏法,到处晃荡卖艺。如果放现在讲,这陈放也算是巡回演出了,听着就很高大上。但在当时就是典型的游手好闲,一无是处。从世人态度就可以想象,陈放混的必然是不好的。肚子饿的急了,又没了长辈管着,免不了就干了那坑蒙拐骗、偷鸡摸狗的勾当。而且,陈放果然很没有创意的将这门戏法手艺当成了赌博营生。

    靠着双手灵活,陈放将变戏法的球换成三粒色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加上天赋确实出众。陈放现在竹筒一罩三粒色子,要几点就能摇出几点,想要“豹子”就不会摇出17点来。靠着聪明,陈放到也混了个肚儿圆。从老郎中过世到解放前的这、年可以说是陈放最惬意的时光。秉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此东游西逛的过了几年,陈放也到了岁。

    这一天,陈放晃荡到了河北的石家庄。那时炎黄帝国刚刚结束战乱,石家庄还没有成为省会,不过因为京汉铁路和石太线、石德线在此交汇的原因,这里已经因为货物、客流转运,而成为日渐繁华之地。到处都是一条扁担上缠着两根麻绳当挑夫的苦力汉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年轻的陈放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

    苦力和庄稼汉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庄稼汉从来都是一年穷到头,当苦力的基本一天活计干完了,钱就落口袋里了。而且看这群没见过世面的老粗,我陈放随便露两手,还不让他们乖乖的掏钱?

    果然,接下来几天,陈放凭着一双快手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戏法,迅速征服了这一票苦哈哈。借此机会赚了一笔。

    看着石家庄这日渐繁华之地,心下觉得很有发展前景。应该就是自己的发家之地,陈放不禁萌生了久居之意。

    戏法是门手艺,聚的是人气,赚的就是个新鲜钱。一旦新鲜劲过了,基本上就很难有回头客。要想在此地长待,肯定不能指望这门戏法生存了。不行,得想其他路子。

    祖传的煎饼果子手艺嘛,也不行,当时战乱发生时陈放自己才六岁,连和面都没学过。祖传了三代的煎饼手艺,到自个这儿就要失传了。唉,看来只有靠自己自学成才的“手艺”营生了!

    陈放所谓的手艺自然就是……赌·钱!

    其时正值国之初建,“吃喝嫖·赌抽”这些旧社会陋习自然是三令五申的禁止,不仅严防,一旦发现有人作奸犯科,更是要往死里打。但千年以降,贪嗔喜恶怒,面对此人生五苦,佛祖尚且徒呼奈何。何况仅仅是一纸禁令?更有甚者,越是禁止的,越是有人想去尝试。

    闲话少叙,陈放也不等天黑了,当时就瞄上了几个没去找活计,蹲在角落用泥巴‘制妨’的汉子,所谓‘制妨’,就是当地乡下的一种泥巴棋,先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方格棋盘,然后执子双方人手一团湿泥巴,接着用湿泥巴搓出棋子大的长条状或者是半圆状的棋子,给对方制造障碍,规则就和五子棋差不多。庄家汉子闲暇的时候常蹲在地头巷尾玩,上不得台面,却是农村的苦哈哈打发时间的神器。陈放走过去稍微一搭讪,这几人平时也属于那种好逸恶劳的,天天幻想一夜暴富。两边皆想不劳而获,自然一拍即合。当下就有人一脱下破烂外套,往地上一铺,全当桌子了,然后围在一起的几人往旁边挪挪,给陈放空出来一块地方,陈放摸出竹筒和三粒筛子,往缝隙一坐,让众人检查竹盅和色子,确认无误。又有人起身,到旁边路口把风,端的是业务熟练。

    陈放也是太嫩,换了个老手,从对方这番熟练的配合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但此时面前几人在陈放眼里全是白花花的银钱,胖嘟嘟的肥猪,只想尽快搂自家兜里,哪还能关注这些细枝末节。待对方检查过色子和竹筒,确认没有问题后,陈放右手把握竹筒一划拉,将三粒筛子收入竹筒,一阵左摇右甩,“咵”地竹筒扣在中间地面衣服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