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选择(第1/2页)  贾公传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要了解一个人,那么他所在的环境和他的一切,都会有辅助作用。就像我们要了解一种花草,我们就要去了解它的习性、生长环境以及它能存活的地理条件等等。如果我们只从一些言语、一些文字或者偶然看到的一些景象去对某个人下结论,那便失去了追逐故事的意义了。

    崇州自古以来便是与世无争之地,自晋朝设江源县以来,这里民风淳朴,传统雅致。及至张献忠屠成都,以及那些年代的四川军阀,战乱后也归于一片平静。不管还有无原住民,不管是否为迁徙而来的客乡人,崇州依旧用它那广阔的灵韵滋染着在这里扎根的万物。

    有些东西,是经过多少战火都会再重生起来的。譬如文化。

    更譬如在文化中蕴含的前途,和人们对前途的各种追求。

    贾公的幼年,有幸的能入学读书。想来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不能揣测在那个时代贾公为何要求学,但终究到底,那一份对知识的渴求和埋藏在心里的愿望通通寄托在了一片朗朗书声中。

    那时候的人们想法特别简单,士农工商的等级排行还烙在骨子里。作祟的不是自尊心,而是一颗颗渴望光耀门楣的企盼。

    于是,贾公便在那一片企盼中完成了自己的初级教育。教育能跟上在那时是件奢侈的事,当然目前来说在某些地方也不见得是件平常的事。贾公好学,且珍惜机会,一路顺风顺水的读到了中学。

    家里姐妹兄弟多,能有个读书郎是件幸运的事。于是在学业中,家里人就思考呀,不如考个专科师范吧,教书育人又有工资而且也体面。考吧,考师范,于是贾公便有了一个目标。

    而老天似乎喜欢开玩笑,又或许贾公在临考时略略失常,连考两年也没能如愿。

    怎么办?家里人咬咬牙,还是要读啊。毕竟又迎来了一次教育改革,乡镇里设立了高中,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好了,这不,像所有的学子那样,带上被褥粮票,上学去吧。

    杨柳垂青,夏花垂暮。热浪随着稻香一波接一波扑打着行人,那条求学之路仿佛怎么也走不到。破旧的自行车也不知道是管谁家借的,仅驮着两床棉絮也在吱啦吱啦的叫,和着那一阵阵蝉鸣直叫人烦闷。

    哥哥推着车在前走,小贾在后提拎着大包小包的不知道拿来干什么用的东西跟随着。看着一家人的负担好似都压在了自家哥哥身上,那时候的贾公就莫名地憋着了一口气。许是天气热的直想让人逃脱,又或许是连续两年考试的失误,有一个瞬间他就那么的想要呐喊,要爆发,要扯掉这该死的命运结枷在他们身上的重量。

    所幸,他的爆发点来的并不迟。因为正当他心中那口浊气无法宣泄的时候,前面传来一阵咣当之声,他疾步上前,却是哥哥要推车过一个坎儿,虽那沟坎儿不宽,但无奈车子太旧负重些多,人又没什么精神,竟就那么倒了。

    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更理不清自己的情绪。莫名的一阵思绪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世人往往将某些选择夸张的说成抉择,可那毕竟不同于项王自刎崇祯自尽那般经过心理上的挣扎,因为大好江山和生存问题是不可并肩而论的。贾公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一位充满铜臭味的书生,也就是在那时候做了一个选择。

    车子倒了,扶起来便是;被褥松了,绑起来再是……可哥哥跌了跤,就算咬咬牙站起来说没事,却足够让小贾红了眼眶。那一刻他对自己有了质疑,对家里的安排有了质疑,也对求学有了质疑。

    同为男儿,为何哥哥就能照顾全家,而自己在学习上哪怕一再失败,都要躲在家人背后享受那一刻勒紧裤腰带的安逸!

    想到这儿,小贾作为男子汉的脾气一上来,一摔手,叫道:“哥,我们回去,这书我不读了!”飘天文学_www.piaoti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