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场 伊阙之战(第1/4页)  较量:中国历史上的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吹响秦国进攻东方的号角

    时代背景

    战国后期,在中国的广阔的土地上,并存着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赵、魏、秦、韩七国。七国当中,秦国位于当时中国的最西部,也就是今天陕西和甘肃部分地区,这里正处在我国的第二阶梯黄土高原上。其他几个国家都位于中东部地区,分布在今天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上。秦国高原的优势在于有崤山等天然屏障作为保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秦国很快发展起来。西汉政论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由此可见,秦国对占有大量良田沃野的六国垂涎已久。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日益强盛。自秦昭王时起,加快了兼并六国战争的步伐,乘齐、魏相持之际,首先加兵地处中原要冲的韩、魏之地。秦称霸天下的第一块拦路石就是位于中原要冲之地的韩魏。当时的楚国已衰败,秦国已经没了南面的顾虑,从而可以向扼守崤函东部及伊洛等地大举进攻,以便开辟日后进军中原的道路。崤函以东的韩魏,魏襄王与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赵国国内发生内乱赵惠文王何与公子章同室操戈;赵武灵王被困饿死于沙丘宫。秦乘其两国局势动荡之际,以左更官职白起为帅,兴兵攻伐韩魏。

    人物评析

    秦国名将白起画像白起,绰号人屠。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郿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白起担任秦国将领长达30多年,期间,他先后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经过了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诸多战役,可以说,白起一生所经历的战争,奠定了日后秦国统一中国的基础。在旧时蒙学千字文中,将白起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之战,战后他被加官晋爵,在秦国的地位节节上升。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白起是个十恶不赦的战争恶魔,仅伊阙一战,被他杀掉的韩魏联军多达24万,以至于当时一听白起的名字当地人便瑟瑟发抖。此后,他在山西长平与赵军的交战中,又坑杀了40万赵军,充分暴露了其残忍嗜杀的本性,真没有枉费“人屠”的绰号。

    交战过程

    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兵临王城洛阳,要逼取东周的“九鼎”。“鼎”原本是用来煮食用的器皿,后来,它逐渐演变成代表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九鼎,相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其实,早在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整饬chi内政,兴修水利,厉行改革,国富兵强的形势之下,兴兵攻击陆浑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为他举行慰劳欢迎之礼,庄王“问鼎小大轻重”,表明了他有灭周的野心。然而这一次不仅仅是问,而是该为“逼”了。后来,这件事因秦国的内部发生叛乱和齐国出兵救周而作罢。虽然当时的周天子的权力已经严重衰落,但是如果有诸侯敢向天子发难,其他诸侯就会以“义军”为名前去救援,这与东汉末年的情况非常相似。位于南方的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亲附于秦,鉴于秦国的种种恶行,这引起了齐、韩、魏三国的不满,便联合举兵伐楚。危急时刻,秦国不但不去救这位依附自己的小弟兄,反而趁火打劫,攻取了楚国的几座城池,并诱楚怀王入秦而囚之,取其十六城。楚人立太子横为王,就是楚顷襄王,秦楚失和。不久,齐宣王卒,湣王立,孟尝君罢相,秦诱孟尝君入秦欲杀之,孟尝君设法逃出秦国,齐人仍以孟尝君为相。

    周赧nǎn王十七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