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卖身葬母(一)(第1/2页)  大汉好男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常惠越想越伤心,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常惠的哭泣声音迅速引来了左邻右舍。

    “惠伢子,怎么啦?”邻居张大妈过来问道。

    “我娘已经去了。”常惠呜咽着回答。

    张大妈叹道:“唉,她在人世也受了这么多的苦了,孩子,别哭,她这是享福去了。”

    李大妈也进来了,“是啊,你自己节哀顺变吧,这后事还等着你去料理呢!来,大家都搭一把手,先帮他娘洗个澡,换一身干净一点的衣服吧。”

    李大妈是个热心肠的人,胆子也特别大,她上前摸了一下常惠他娘,确实断气了,便开始张罗着后事。

    张大妈胆子小,不敢看,便扯了常惠出来,“惠伢子,这装殓的事,就交给你李大妈好了。你还没有给族长和你家舅舅他们报信吧?”

    常惠点了点头。

    “那不行,你得赶快去给他们报信。这事啊,得有他们拢场才行。”张大妈道。

    “我带他去吧,你去帮他找一截白布、拿一根细绳子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邻居张叔叔听到动静也过来了。

    张大妈十分麻利地从自己的家里翻出来一截白布、一根细绳子,系在了常惠的头上,然后张叔叔便领着他到村里挨家磕头报信,完了又到他舅舅家报信。

    接到消息后,老族长来了,常惠的舅舅也来了,跟村里的里长坐到了一起商量起后事来。

    常惠的辈份最小,只有在一旁听着的份儿。

    只听见老族长漫条斯礼地说道:“他舅啊,这娘亲舅大,你对惠伢子他娘的后事可有什么要求?”

    常惠的舅舅道:“你们常家,可是我们这儿的大族,也是名门望族的了。我呢,也不提什么过份的要求,就按你们最普通的葬礼办就行了。”

    老族长一听,感觉到有些为难,道:“按常理来说,你的要求是不算过分,只是惠伢子他爹爹死得早,他娘又病了这么些年,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棺材也没有,这事还真的有点难办啊。”

    村里的里长也道:“嗯,族长说的是大实话。你说请几个道士来超度二天,这费用也不算太多,乡亲们凑一凑也还是凑得出来的,办丧事的吃的嘛,也可以各家各户出一点也说得过去,反正在自己家里也一样要吃的嘛!只是这木棺,咱们就不说梓木了,那是有钱贵族才买得起的,就是那最便宜的杉木棺,一具也得花上个七、八千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他舅啊,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下,干脆我们不用木棺了,换成草席怎么样?”

    常惠听里长说得有理,没钱就不必穷讲究了,人都死了,还摆那个排场干什么?刚想答应了此事,他的舅舅开口了。

    常惠的舅舅眉头一皱,道:“这怎么行呢?用草席裹着下葬,那可是流浪者死了,没有后人才有的待遇。如今我姐姐是你们常家的人,孩子也这么大了,怎么能跟那些流浪者相提并论呢?再说了,我汉朝开国以来,一向推行的以孝治理天下,你们若是这么做,还不把惠伢子一辈子的前程都给毁了?”

    一听这话,常惠心里暗暗叹道:“好险!”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汉朝一向是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认为在家里子女无条件地“孝”于父母,走入社会后自然无条件地“孝忠”于统治者。汉朝没有科举,考察人才也主要考察孝行,所以推荐人才做官叫“举孝廉”。后来孝文帝不仅自己亲自带头履行孝道大义,(汉文帝为母亲亲尝汤药,这一案例还被编进了24孝故事之首。),还将行孝推广至治国方略,把《孝经》列为各级官员必修课程,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开创了汉世“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

    平民老百姓,想当官的主要有二条途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