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婚事也黄了(第1/2页)  大汉好男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汉领着常惠往隔壁村贾家走去。

    走到半路上,恰好碰到了自己的未婚妻贾玉珍背了一个篓子出来扯猪草。

    “珍丫头,你这是要出去扯猪草啊,你爹爹在家吗?”大汉问道。

    贾玉珍抬起头来,见是常惠跟他的舅舅,脸一红,“是舅舅啊,我爹爹在家呢!你们过来找他有事吧?”贾玉珍浓眉大眼,虽然说不上是什么漂亮女子,但身材还是发育得不错的,才十四岁,该凸起的地方都已经凸起了,看得常惠都有些脸红。

    “哦,是这样的。你们两个,年纪也不小的了,本来你们的婚事应该操办了,可惠儿他娘这一病就是一二年的,把这事给耽搁了。他娘放心不下,我呢,也想借你们的喜事给他娘冲冲喜看,要是能让她的病好起来,也算是尽了你们的一份孝心了。”舅舅说道。

    听舅舅说明来意,小姑娘羞得两脸通红,“这事,我做不了主,你们去找我爹爹说吧。”

    “那个自然。你在前面带路。”常惠的舅舅说道。

    贾玉珍便在前面带路,领着常惠一行来到了自己的家里。这也是一间茅草屋,比常惠家的好一些,也宽敞一些,至少屋顶上的茅草是新的。

    常惠的舅舅刚进院子就嚷嚷起来,“亲家翁在家吗?”

    贾玉珍的母亲听了,连忙从屋子里出来,一看是常惠的舅舅,便道:“原来是他舅舅来了啊,快,屋子里坐。我家男人在里面呢!”

    常惠便跟着舅舅进到里屋去,一眼就看到自己的老丈人正在里面用麦秸纳草鞋。

    草鞋,从原始人类到现在一直有人穿着。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玉米秸,东北有乌拉草。鞋有系绳的,也有拖鞋。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相传当年刘备也是卖草鞋出身的。

    常惠的舅舅一进去就跟贾玉珍的爹爹打了个招呼,“亲家翁,在打‘不借’啊。”由于以草作材料,非常经济,制作工艺也不难,平民百姓都能自已制作,汉代称草鞋为“不借”。

    常惠也腼腆着脸,叫了一声:“外舅。”那时还没有岳父这一说,常惠的旧意识里告诉他,西汉管岳父叫外舅。

    由于害羞,他的声音轻得很,比蚊子大不了多少,不过,贾玉珍的爹爹还是听见了。只见他放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来,“惠伢子跟他舅来了啊,快请坐。孩子他娘,倒杯水喝啊!”

    不等他老婆动手,贾玉珍已端了两杯白开水过来了,“舅舅,喝杯凉水吧。”

    常惠的舅舅接了杯子过来,一口就干了。

    贾玉珍也给常惠端了一杯,红着脸道:“你也喝一杯吧。”

    常惠双手接了过来,却并不喝。

    贾玉珍的爹爹接着问道:“他舅啊,你们俩个过来,可有什么要紧的事?”

    常惠的舅舅答道:“嗯,亲家翁,实不相瞒,今日来,乃受我姐姐所托,想找亲家翁商量一件事的。”

    贾玉珍的爹爹道:“哦,惠伢子他娘的病还没好啊,说吧,什么事?”

    常惠的舅舅答道:“嗯,病比以前还要严重了,今日说话都没什么力气的了。他娘放心不下惠伢子的亲事,我呢,也想借他们的喜事给他娘冲冲喜看,说不定此举能让她的病好起来。所以,就过来和亲家翁商量商量看。”

    贾玉珍的爹爹一听,就把眉头皱了起来,道:“孩子他舅啊,就算你不过来,我也正想找你和你姐姐商量一下这事呢!孩子们的这一门亲事,还是他爹爹当年在的时候就定下的娃娃亲,我们也没收什么东西,就五石粟米。后来,他爹爹就出事了,剩下一对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