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正本清源,锐意改革(第2/5页)  永远的海青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调停,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这样君臣便相安无事。

    鄢懋卿是严嵩父子的铁杆盟友,他系江西丰城人,原任官行人,后升为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等。他曾依附严嵩权奸,严嵩把持朝政时,任用鄢懋卿管理江淮盐政,在这个富得流油的职位上大捞特捞,贪得无厌,作威作福,不少地方官吏见到他时跪行伏地。但奇怪的是,鄢长官听说了海瑞的清廉和耿直,竟然绕开淳安,害怕看到他。

    鄢懋卿穷奢极欲,据说他用锦缎装饰厕所,用白银制作便器。御史林润曾弹劾鄢懋卿向属吏索要钱财,勒索富商,每年耗费数千金,虐杀无辜之人,民众怨声载道,他疯狂敛财于江淮等五大罪状。严嵩垮台后,皇上下旨免除鄢懋卿的职务,将他发配云南

    三十年前,嘉靖命人在宫廷的柱子上刻着quot徐阶小人,永不叙用。quot的文字。从后来徐阶的从政经历看,皇帝大人的记忆力确实不怎么样。当年的quot小人quot变成了名满天下的内阁首辅。

    徐阶一反过去严嵩专权时买官卖官的卑劣做法,他大胆任用自己的学生张居正,可谓唯才是举,这位老牌政治家用人选人有一套标准,极具战略眼光。他首先看重的是张居正以quot平治天下为己任quot,有做quot救时宰相quot的气魄和过人的做实事的才干。很多国家机密大事,徐老师只和他一人商讨,他的用心良苦,在于培养张居正,最终使他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其次,他要考虑的是张居正和高拱的关系,二人曾同为裕王僚属,他们在编修《永乐大典》(后续部分)成为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二人在一起能很好地合作共事。

    因此,徐阶认为,张居正由自己亲手保举入阁,绝不会联合高拱背叛他徐阶。

    在徐阶看来,张居正的才干、胸襟都远超高拱,把张居正调到内阁,由他来制约心高气盛的高拱,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退休后安享晚年。

    对于老师徐阶的提拔重用,张居正自然感激不尽,他不禁发出慨叹:知我者,徐阶。quot阶代嵩首辅,倾心委居正。quot(明史《张居正传》)

    在徐阶的关照下,张居正从裕王讲读升为侍讲学士,再到掌翰林院事。只要徐阶一声令下,张居正就能参与国事的决策。

    徐阶除了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外,还进行经济改革。嘉靖儿子的土地,徐阶首辅说分就分,由此可见,以徐阶为首的名臣时代已经来临。

    公元1561年,景王就藩湖广德安府,quot多请庄田quot,良田、湖池、盐店、坑冶税金等悉归所有,田产数万顷,他俨然就是一个土皇帝。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后,景王因病去世,之后,徐阶下令将他生前拥有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楚地的民众都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人口会大量繁衍。他们的俸禄由国家提供,年俸标准为:亲王每人禄米1万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

    明代宗亲子弟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过着寄生虫般养尊处优的生活。据史料记载,有位王爷的儿子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王位,其余封镇国将军,都享有很高俸禄,他们若参加祭祀活动,兄弟间竟有互不认识的。到了万历年间,宗室人口达到十五万之多,堪称史无前例。

    如此沉重的负担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说:quot为宗藩大抵皆溺于富贵,妄自骄矜,不知礼义。至其贫者则游手逐食,靡事不为,明曰天枝,实为弃物。quot意即宗亲只知享受,不从事劳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坐吃山空,最终沦为贫困者,宗亲里的大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