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太子监国,险遭暗算(第2/5页)  永远的海青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局着手,做到未雨绸缪。quot

    太子怎么也没料到鄢懋卿一伙奸贼会设计暗算自己,老师张居正一心想保全太子,处处与严党周旋,从而巩固了太子的地位。

    我们不禁要问:张居正有何德何能成为太子的老师?

    张居正出生于1525年,祖籍湖广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少时聪颖,有quot神童quot之称。他出身贫寒,但勤学不辍,十二岁时考中秀才,二十二岁那年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选为庶吉士,从此走上仕途。

    据《明史》记载:quot居正为人颀面秀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quot意即张居正身材高大,眉目俊朗,美髯飘飘,年轻时是一位帅哥,他勇敢而且有责任心,自认为是天下英雄豪杰,性情沉稳,含而不露。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家庭的变故,张居正向朝廷告了病假,萌生退意回到了江陵老家。他这次告病假实际上是对明朝吏治腐败的抗议和愤懑,他开始了山中隐居生活,但他对国事仍旧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在乡间,他亲眼目睹了quot田夫佣叟quot一遇灾荒就卖掉孩子勉强度日,为官者却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放眼四野,饥民遍地,盗贼蜂起。

    张居正看到人民生活如此艰难而心痛不已,当权者们只顾自己享乐,哪会考虑百姓的死活?

    张居正徘徊在乡间的小路上,他深切地认识到:田赋不均,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是造成农民陷入穷困深渊的根本原因。

    为了天下的苍生,张居正再也不想过隐居的田园生活,读书人的梦想不就是quot达则兼济天下吗quot?

    不久返回京城的张居正把他在江陵的经历写成奏疏呈给了监国的太子,这对太子触动很大。

    早在16岁那年,太子就藩裕王,开始离开父母并独立生活。他在裕王府邸生活了十几年,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党专权,朝纲颓废,官吏贪腐,南有倭寇北有鞑虏,民不聊生,内忧外患,迫使他更关心时局的发展。他本来可以安心做个王爷,他在兄弟里排行第三,然而命运却充满着不可知性,他的两位哥哥先后不幸去世,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上的接班人。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张居正又满怀豪情地继续在翰林院供职,当抄写员,他受到了次辅徐阶的热烈欢迎。张居正像徐阶那样在政坛上静观其变,相机而动,在政治的大风浪中逐渐成长起来。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张居正任职国子监司业,徐阶、高拱二人向皇上力荐张居正为太子的侍读侍讲。在裕王府邸讲学期间,张居正受益良多,获取了很多的人脉资源,这为他后来推行新政打牢了基础。

    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有过长期的合作,高拱是个正直的人,曾提拔过徐阶,徐阶一直念念不忘。他们三人可谓惺惺相惜,英雄识英雄,好汉识好汉。

    高拱生于1513年1月19日,病逝于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中进士,

    第二年,高拱任翰林侍读。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裕王讲读经史,后来由张居正接任。

    当裕王前途未卜时,朝廷上下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解矛盾,维护团结,力挺储君,给太子以莫大的安慰。危难之时见真情,也最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行的优劣。

    严嵩专权时,尽管他权势薰天,但因为高拱特殊的身份,却丝毫不敢得罪高拱,高拱的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有一次,高拱在宴会上引用韩愈quot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quot的诗句以调侃严嵩,意在讽刺他傲慢无礼,严嵩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