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汉献帝后裔(第1/3页)  铁衣如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朽岂敢欺宣城王,”羊侃欠身正色道:“程越附于侯景而又谋于侯景,就其本性而言,确实难言忠义。老朽也曾细观其面相,此人鹰立虎行,仰月横堂,绝非屈居人下之辈,表面上看他举手投足间神似谦谦君子,但从骨子里论,其人必是个不敬王侯,不畏天命的乱世枭雄。”说到这,羊侃看了看满面疑惑之色的萧大器,摆了摆手制止了他噙在嘴边的问话,沉声道:“宣城王是想问老朽既知此节,为何会劝止你将其除掉吧?”

    “不是老朽不想除掉他,”羊侃长吁了一声,萧索地说道:“实在是此人杀不得啊。”

    “杀不得?!”萧大器直直地盯着羊侃,愕然道:“既是枭雄之姿,便有国贼之祸,侍中为何竟说杀他不得?”

    “老朽且问宣城王,此次彭城之战,我方胜算如何?”羊侃没有正面回答萧大器的问话,只把眼光投向远处明丽的阳光里,在那阳光的尽头,高远的天际线上,一团絮状的乌云正在慢慢堆积,他叹息了一声,嗓音就像一缕让人捉摸不定的风:“贞阳侯萧渊明,能担当此次北伐的大任吗?”

    “贞阳侯历任显职,甚为陛下所亲爱,应当无碍吧。”萧大器迟疑了一下,不安地说道:“再说,此次征伐彭城,侍中你也在军中坐镇,纵偶有不当之处,料也不妨大局。”

    “唔,你是这么认为的?”羊侃随口应了一声,皱着花白的眉毛继续道:“起初,陛下想要用鄱阳王萧范为都督,鄱阳王温和有器识,久历战事,在益州刺史任上时,曾开通剑道,克复华阳,用其为将,可谓得人。但朱异却以残暴少恩为名僭于陛下,这才临战换将,启用了贞阳侯。贞阳侯此人临事犹疑,不能决断,又喜好在军中饮酒,全无节制,恐怕不是北伐的合适人选啊,至于老朽,”羊侃说到这,长叹了一声,道:“前有贞阳侯督军,后有南康王督帅,一介老迈,又有何作为!”

    “侍中以为,此次北伐将会无功而返?”萧大器心翼翼地从旁说道。

    “无功而返倒也罢了,不过是靡费军资,虚耗百姓而已,”羊侃幽幽道:“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擅于观天象以测吉凶,他在临行前曾对老朽说:‘近年内国家将会有兵戈之乱。’老朽只是担心他会一语成谶,而北伐的失利,将会是国家战乱的开始。”

    “侍中是在担心侯景趁北伐战败窥视江南吧?”宣城王咬着牙道:“可恨程越不愿透露侯景南归的真实意图,否则我们也不至于坐看他狼奔豕突一筹莫展。不过侍中且放心,”萧大器目光灼灼地望着北方,慨然道:“万一此次北伐不利,我将向陛下请命担任汴州刺史,侯景不是说要进军涡阳吗?我就陈兵在他身侧,誓死不让他东进半步!”

    “宣城王英雄气概,老朽自叹不如。”羊侃赞赏地看了萧大器一眼,沉声道:“侯景不过是外贼,只要我朝廷上下休戚一体,纵算他有天大的野心,也会尽数埋葬在江北淮南,激不起多少风浪。老朽担心的是,国家之祸将来自于外,却起于萧墙之内啊。”

    “萧墙之内?”宣城王皱着眉头道:“侍中之言何意?”

    羊侃掰着手指历历数道:“陛下自禅得大宝,至今四十余年,如今年过八旬,身体已然大不如前,膝下诸子均不愿居人之下,邵陵王萧纶为丹杨尹,湘东王萧绎在江州,武陵王萧纪在益州,所用权侔几与天子不相上下。临贺王萧正德,因之前为陛下养子的缘故,凶残暴虐,横行不法,甚至公然招罗亡命之徒,陛下惜其早年经历,也并未多加阻止,一旦皇帝不豫,这些都是朝廷动乱的根源所在。”

    说到这,羊侃躬身朝萧大器一揖,沉声道:“老夫已老迈了,家中三子也都深受皇恩,各有差事。今日之言,若宣城王能听则听之,若以为不妥,只将老朽及劣子下于有司,问个大不敬之罪即可。”

    “老侍中为国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