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第二十八节 你死,我活(第1/2页)  极恶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既然族灭了杨氏,就不能再留下小杨太后。否则,后患无穷。

    事变发生时,太后杨芷仓促间用帛绢写上“救太傅者有赏”个字,用箭从宫射出。又派心腹太监去寻找刘豫,试图发动禁军倒戈,救出杨骏,再拥立广陵王,废掉皇上。

    这封被截留的帛书和被抓到的太监便成了太后与杨骏一同谋反的证据。

    那些参与了此事的,还有惯于见风使舵的大臣们见状,纷纷上表,奏请废太后杨芷为庶人。杨芷不除,他们寝食难安。

    奏折呈上,皇上会集群臣于朝堂庭议。

    此时杨骏已死,杨氏家族已灰飞烟灭,还有谁会为杨芷说话呢差不多的人,都望风而倒。

    一些咬嚼字的老油条们,更是拿出了孔的春秋绝姜于鲁国宗庙的故事,认为杨芷临事变不心系朝廷大义,反而暗助其父,是“自绝于宗庙”,故而“亦宜废黜”。

    于是皇上下诏,废除杨芷太后尊号,贬为庶民,发配至金墉城。

    当太监们奉旨去长乐宫带杨芷走的时候,她紧闭宫门,在里面哭喊着“先帝”,大骂皇上不孝。太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声呼哨,破门而入。

    进去一看,杨芷正和一个白发女人死死地抱在一起。

    原来她把自己的母亲藏在宫里。

    司马繇的军队剿灭杨氏的时候,纯粹是一通乱杀,只是略微清点了一下杨家几个有名的男人,女人们则不作统计,电脑站这杨骏夫人庞氏可能事先正好来宫里看女儿,躲过了一场大屠杀。

    不过既然被捉到了。她作为杨骏地夫人,也就是朝廷钦犯,很快就被太监们推推搡搡地押走了。

    杨芷自知母亲这一去凶多吉少。她跪倒在押解人面前,恳求他们留下老母。又自己拿剪剪掉自己的头发。悲哭哀号,磕头至流血。

    太监们没法,只得暂时把庞氏关押在长乐宫,然后带着杨芷的亲笔乞怜表上殿请皇上定夺。

    在乞怜书,杨芷自称“小妾”。乞求饶恕她母亲地性命。

    于是又庭议。

    最终的结果,还是大家一致投赞成票,同意将庞氏在长乐宫地院里就地处决。因为她是女人,就免了游街示众。

    杨芷等了半天,只等到了刀斧手。只见刀光闪处,她母亲庞氏的白发头颅当即滚到地下,鲜血飞溅。

    杨芷嚎哭一声,亦昏死在地下。太监们趁机将她抬到车上,送去金镛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权贵之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倒台。全家遭殃。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连云萝和小蝶作为杨家人,也被一纸诏书。随杨芷一起被贬至金镛城。

    这两位这个时候不以杨家人为傲了。都不约而同地向朝廷上书,表明自己并非“杨家人”。并详细交代她们成为“杨家人”的始末。

    尤其是小蝶,她的恳求书一呈上去,朝堂哗然。

    杨骏竟然以妓女冒充己女亵渎宫廷,这在他本来就罄竹难书的罪状上,又加上了一条罪状。

    被灭族地大臣,罪状永远都是罄竹难书的。朝廷养那么闲人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太平时为皇上歌功颂德,这种时候就一条条勘定罪臣的罪状,让它罄竹难书吗

    据说剿灭杨家的告示在城门上足足贴了二十多张,其光杨骏名下就有十张之多。

    总之千古之下,即使你翻烂史书,也找不到比杨骏更十恶不赦的人。杀杨骏,灭杨氏,实在是正确无比、也英明无比的决策。

    皇上万岁大晋万岁

    杨骏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在一片大快人心的欢呼声,杨芷被送去金墉城,三个月后,就传来了她的死讯。

    外面传说,她是被我活活饿死地。其实,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