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第二十六节 去酒家找兔子(第1/2页)  极恶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搞定了禁军统领刘豫,皇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实我也知道,让刘豫带兵去捕杀杨家人他是不会干的。我也没打算让他带禁军去围剿杨府。我只要他到时候别站到杨家一边对抗朝廷就行了。

    因为,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考后,我觉得对付杨家,最好还是不要动用皇宫禁军。

    这是基于一个考量皇上的心情,皇上的声誉。

    说到底,杨家是皇上的外家,杨骏是他的舅舅。如果出动禁军灭了杨家,世人会说,皇上不念亲恩,杀了自己母后的娘家人。

    虽说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杨骏以外戚干政,专横跋扈,也的确不得人心。但以甥杀舅,多少有些忌讳的。

    皇上又是那种很仁善很重情的人,我不想让他心里总存着愧疚,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太后。

    如果是出动宗室王的军队,那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司马皇家孙捍卫自家的江山,免使皇权落入外姓之手。这个理由再正当不过了。

    为了江山社稷,抛弃个人私念,大义灭亲,是人人称赞的行为。

    唉,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看,就变成了正邪两分,这就是我们政治化。

    我们天朝大国的人就是这么聪明,脑里弯弯道道特别多,权变无极限。那些蛮们傻乎乎直愣愣的,怎么跟我们比再进化一千年再说吧。

    我们聪明人,既然决定出兵。就肯定要知己知彼。

    我派人认真调查了一下,杨府号称家丁过千,其实是包括了他家所有下人的,a,这些人有一半分布在他家的各处钱庄、农庄。家里剩下地一半。再除出老的小的,真能拿起家伙迎战地。满打满算也就三、四百人了。

    换言之,只要刘豫不临阵倒戈,帮着杨家对抗朝廷,要一举灭掉杨家是不难的。

    那样地话,从汝南王在金镛城囤积的几千兵马。择精兵良将七、八百人,应该就差不多了。

    毕竟,我们不是去打仗,我们是拿着皇上的圣旨去搜捕罪臣的,代表的是朝廷,是官府。杨家人作为朝廷钦犯,只应俯首就擒。一旦有反抗行为,就是抗旨不尊,可以不待审判就地取决。所以他家地家丁。必须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气才敢反抗。而这样的人,往往只是家丁的极少数。大部分的,能逃则逃。不能的,只好筛糠一样跪地求饶。

    朝廷出动军队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以防万一之举。一般情况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见那戏台上。被皇帝降罪地官员,全家人一听到圣旨就慌忙跪下。别说反抗了,连句怨言都不敢有一句,还要说“谢皇上隆恩”呢。

    当然,以杨骏的跋扈嚣张,肯定是不可能这么乖的。我们要防,也就是防着杨骏狗急跳墙,负隅顽抗。

    而杨济,多半只会伏地哭泣。

    对于杨济,我是心存怜悯地,但也没打算放过他。不可能杀一批杨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济,我只能对不起他了。虽然我也不愿意这样,但谁叫他是杨家人呢。

    思虑已后,便派人去跟跟汝南王联络。

    汝南王的反应在我地意料之内非常非常地乐意,简直欢呼雀跃。

    这些诸侯王,铲除杨家之心比我更烈。他们是司马家孙,眼看着自家的江山让一个外人作主,皇权名存实亡,早就咬碎了牙齿。对胆敢架空皇上、觊觎司马家江山地异己分,自然是巴不得趁早赶尽杀绝。

    即使不为了江山社稷,只为了自己个人利益,他们也希望尽早驱逐杨家,好自己掌握大权。

    所以我的人跟汝南王一通气,他立即表示大力。说他家的兵马任由我调遣,想调多少就调多少,想什么时候调就什么时候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