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赵卫进宫(第1/3页)  铁血中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赵卫进宫

    赵卫从未有如此紧张过,就算第一次敲诈何浩然时也没有。他走在白色如布的地面上,走过一排排雕凤刻龙的玉石栏杆,终于走进这座天下第一殿。

    两排站着的人他全都不认识,也不认识中间身穿黄衣之人。就因为这种不认识让他更加害怕,远远停住脚步,小心翼翼看着身穿黄衣的那位,扑通一声重重跪在生硬的石板地上。

    “竹杆军士兵赵卫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现在他都没什么职务,反正何浩然已经答应收他,说草民又有些贬低自己,干脆说竹杆军士兵。

    李豫才和一干大臣正说到陇右出征之事,他这个皇帝也当得有些窝囊,主动攻土蕃这种事,一只手缺两个手指也能数清。全朝廷都在紧张。郭子仪说如今陇右缺兵少粮,粮食的问题好解决,兵他也忍着削弱保安的风险,调一万二千神策军去陇右,归郭子仪管。

    这也体现他对郭子仪的信任,郭子仪来报时他只听说,何浩然在马龙一带打了个大胜仗,攻破了交河c纯源。李崇客领着大军,全歼沙摩拓大军。俘虏的二十几个蕃将他已经见过面,货真价实。至于出征后的消息他一点不知,害得他派出十多组人,去催郭子仪要最新进展。

    现在的朝廷,上朝一半是说其它事,一半会说到陇右出征。正当他急不可耐时,李抱玉说何浩然一个手下在京城,知道出征的情况。他听说后赶忙让人去请,并抱怨李抱玉:

    “爱卿是我大唐老臣大将,这种事情怎么能事先请示,直接将他带上朝不行吗?”

    他看着跪在地上脸有些抽搐的赵卫,站起来挤出几分笑意:

    “赵爱卿不必紧张,朕听闻爱卿之父是纯源县令赵宇华,他也是朕的老臣了。父子皆为我大唐效力,朕心自知,以后定不负卿父子。卿平身,将陇右出征之事细细道来。”

    赵宇华之名,李豫今日可能不是第一听到,但实在忘了。还好李抱玉知道自家皇上日理万机,将赵卫父子提前介绍清楚。

    赵卫站起来脚还有些打闪,怕是其一,他下跪的时候太狠,现在双膝痛得利害。但听到李豫一番热心之语,所有的疼痛都消失了。知道对方最后一句才是重点,拿出二个细小的竹筒。

    一群正想洗耳恭听的大臣全都愣住了,见李豫也在发愣,赵卫才知道自己忘了些语言:

    “皇上,这是前方李崇客将军发来的前方急报。”

    李豫下面的老太监赶忙跑下去,将二根细小的竹筒呈给李豫。李豫拿起一根看了看,竹筒是烤干的,上面被红色的蜡封着。

    “将它们打开。”

    老太监并没有走,但自己不敢打开这种军事密件,赶忙拿起一个竹筒,去掉蜡后取出一张非常簿的丝绢。

    李豫展开一层又一层,好不容易全部舒卷开,看了几眼将丝绢递给老太监。老监正要接又缩回手,问下面众人:

    “哪位爱卿的眼神好,将此卷上的字念出来。”

    文武百官已经猜到,定是上面的字写得太细。大家有些奇怪,写奏折有很多注意事项:其一字不能潦草得没水平,当年草圣张旭给皇上写奏章,也不敢用他那鸡爪狗刨的字。

    其二字不能大也不能太小,大小要把握适中。皇上每天不知要看多少字,要是心情不爽,一个不好奏章不看事小,恐怕还得受字连累。如此看来,此奏折定是何浩然所呈,也只有他才不拘小节,敢写如此的奏折给皇上看。

    “臣的眼力尚可,请命一观。”

    说话之人是个三十几岁的男子,上一次状元郎郑经。状元郎小心接过丝绢,娓娓道出李崇客这篇很有意思的奏折:

    “臣李崇客奏,我大军于四月二十八出征西州,振威副尉何浩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