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众将归心(第1/2页)  弱龙强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嗣源三人计议停当,便召赵在礼与皇甫晖来见,李嗣源说了出城一事。赵在礼与皇甫晖互相看看,赵在礼道:“大殿下昨日已说好的,属下怎敢不听,我二人只有一句话——不论殿下在哪,我们都是殿下的人,唯殿下号令以从!”

    临走时安重诲悄悄问皇甫晖:“怎地不见你那位诸葛门的高人?”皇甫晖笑笑道:“该他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不必一直跟着我。”安重诲点点头:“老弟,这个人关键时候会很有用,如果哥哥我……”皇甫晖道:“只要是对大殿下有利的事,安大人只管开口我这里绝没有不答应的。”安重诲心道:“跟着大殿下干的是争夺天下的大事,刺杀对手的重要人物免不了要这等高手,这试探皇甫晖倒没有白试探,只要让大殿下给他加官进爵自然能为我所用。”

    安重诲怀揣希望同李嗣源等人出了邺都城,此时李嗣源身边仅数百人,甚感前途茫茫,但不久李绍真所部五千人听说李嗣源摆脱了叛军一起来投,李嗣源有了这一支兵马,心中稍定,对李绍真道:“要是李绍荣所部一万余人再汇到一处,我们就没什么可惧的了,昨日叛军乱营时,我派了几拨人去城南召李绍荣来平叛不知为何他没有出兵。”李绍真一名部将在旁说道:“我打探得那李绍荣疑心殿下诈他,将殿下的几拨使者都扣留了。”李嗣源叹道:“我一片忠心,为何总有人疑心于我。”

    石敬瑭平日寡言少语,此时也不禁在旁气道:“岳丈就是太仁慈了,虽说大部分将领都是如绍真将军一样敬服于你,但李绍荣这般小人害怕忠奸不能相容就一心想害您,对付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李嗣源道:“昨日叛军的刀都要架到我的脖子上了,我尚且没有答应他们,你再莫胡言乱语,我这就给皇帝上书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圣明自不会无辜冤枉了我。”

    安重诲道:“殿下被叛军裹挟了,既是要表清白于天下,就不能回到藩地去授人以柄,我们应直往京城一路散播回京的消息。”李嗣源赞道:“这一番话甚是有理,我们回京城。”一行人到了相州,遇见马坊使康福,得了几千匹马,军势为之一振。

    当张破败叛乱时,李嗣源所领各路人马趁乱将监军的宦官诛杀殆尽,各自守住自己的城池,摆脱了朝廷的监督。

    李嗣源为表忠心,连续派人到京城面圣替自己解释辩白,已退守卫州的李绍荣却上书说李嗣源已经反叛了。

    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是禁军的金枪指挥使,李存勖召见他说:“我相信你父亲的忠心,你去见你的父亲,将我的意思告诉他。”李从审十分感动,答应去见父亲,不想路过卫州时被李绍荣拦住,李绍荣想杀了他,李从审从容道:“我奉皇命去见父亲,如今既不让我去,反正我也去不成了,不如你仍然让我回到来时的禁军好了。”李绍荣想了想,就让他原路回去京城了。李从审回京后对皇帝说了前因后果,李存勖叹道:“两边都是忠心之人,只是不知李绍荣为何疑心难除。”见李从审仍然选择回到京城,更加赏识于他,赐他“李继”一名。

    李存勖与李嗣源父子都是赤诚之人,却不能保证人人如此,租庸使孔谦便是一位,他只管溜须拍马让帝后高兴将外府的物资都充盈到了内府中,外府正常开销就不够了,只能将军粮等军需品减量供应,各处军营自然十分不满于是准备造反的流言四起,宰相豆卢革忧心忡忡无奈上书请将内府的物资调给外府。

    皇帝知道兵不可无粮,准备答应宰相的请求,刘皇后道:“我们能得了天下,除了靠兵马,主要是有天命,既有上天眷顾,那些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而且各处监军并未上报说军粮不足呀!”她却不知宦官监军们早被杀光了。大唐盛世通连世界,不仅汉人胡人交往是平常事,外国使者商人小贩混居各地也不是新鲜事,加之隋唐皇室对血统纯正不在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