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大崩溃(16)(第1/2页)  地中海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孔蒂尼知道得非常清楚,历史上苏联成功抄了美国大危机的底,不但买入了大批设备和专利技术,甚至还引入了将近20万的美国熟练工人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员,靠着这批设备、技术和人才,苏联在两个5年计划后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规模非水平),这个工业化的底子造就了红军的钢铁洪流,如果还是一战沙俄那点工业底子,二战德国要推平苏联是很容易的。

    从着眼于未来考虑,他必须尽可能削弱斯大林的力量,暗杀目前还没什么重要地位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很容易,但暗杀斯大林这种事他从没想过——在重重警卫之下这根本就做不到,而且斯大林也不能杀,杀了之后谁来搞大清洗呢?要限制苏联的力量和钢铁同志的决心只能从限制对手工业化下手,他不能阻止苏联工业化,但可以给斯大林同志添堵。

    添堵第一招已发出了:苏联通过联合集团销售的初级产品要征收20%渠道税。理由冠冕堂皇——现在行情不好,联合集团收购了未必卖得出去,所以要多计提一点损失,苏联当然懂也看到了国际行情的变化,目前还在犹豫中,但这第一招其实还隐含着一个暗招:既然定价基础是国际市场行情价格打8折,说明是可以活动的,鉴于目前行情普遍看淡,孔蒂尼有的是办法将行情继续打下来!这边打下来,那边再打8折,就将极大限制苏联的出口创汇能力,如果斯大林老爹还要和以前一样多的款子,那他至少要多掏一倍甚至2倍的资源。

    这是从源头上下功夫。

    添堵第二招目前正在干:抢在苏联之前,联合集团大肆收购重工业设备,因为苏联手头没有多余外汇,要申请外汇必须走联合集团的口子或是找其他金融体系,这远远没有孔蒂尼坐镇美国直接收购来得快。而且苏联购买什么还需要汇报、讨论、拍板,来来回回没有3星期是不可能做出决断,而孔蒂尼本人就在美国,做出决定只要3小时,对于走投无路的破产银行和企业来说,早一分钟都是好的,这就大大领先了。至于那些轻工业设备,苏联如果想要就让给他们好了,孔蒂尼对此持开放态度——总不能让钢铁同志什么都买不到吧?

    历史上苏联能够从容不迫地抄底是因为没人和他竞争,现在不一样了,横空杀出一个联合集团,无论购买资产还是移民出国就业,大家肯定愿意选择更熟悉、更友好、更接近美国的意大利而不是去一点都摸不着头脑的苏联,如果这样还愿意去苏联,那必然是不折不扣的赤色分子——孔蒂尼也不欢迎。

    当孔蒂尼先动手抢完最廉价的旧装备后,苏联要想再买就必须买不怎么便宜的旧设备或者新设备了,同样1美元发挥的效应就截然不同,但表面看起来毫无问题,甚至还是在为苏联同志着想。毕竟这世界上没人是傻子,就以坦克为例,你把明显是垃圾放出去,人家鸟都不鸟,但如果按孔蒂尼的设想把多重杠杆悬挂加交错重叠负重轮的新坦克样车展现给苏联同志看,保管他们就走不动路了——好用啊!负重强、行驶稳定、重心低、隐蔽性好,难道不是一种好设计么?

    可问题是这种设计真适合苏联人么?大规模战争时期,苏联最需要简单耐用容易生产便于维护的t-34,你把一辆虎式塞过来是什么意思?好当然是好,可等一批人员打光后,去哪里找合格的修理工、坦克兵?哪里能方便快捷地扩产?生产数量恐怕也摸不着2万了,顶多2000一年。伊万们是装备2万辆t-34可怕还是装备2000辆kv(假设具有虎式的性能)可怕?孔蒂尼有自己的理解——绝对是前者!

    所以斯大林老爹要想买联合集团订购的新设备,他绝对不介意——这样才能快速榨干布尔什维克的现金流!

    添堵第三招是截留人员,光有设备还不行,必须有懂设备的人员,特别是旧装备更需要原来掌握、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员,孔蒂尼就以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