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虽为比喻,但可以喻量之。
想那灭狮虎之计,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自量力,且不说结局如何悲惨,单论思路,便是谬错;
趁睡捕之,实乃投机倒把之小聪明之举,兵行险招,危如累卵;
只有那借其它手段,使以它物,调换平衡,方是上上之策。既能达成所想,又可规避危噩。
其精研此类道术至今,回想当初那属下所想补救之法,实则蠢笨之极,触犯天条,横遭天谴,实为不值。
若他当日有今日之能,可轻松化之。且,以今日他之深学,当日母亲土坟能一目识透,太过平常,断然也定不会动那当初土坟矣。
而众人推举他冒死献计,也正是依着他此类霸道绝学,希望能让龙颜大悦,给众人寻得一活路。
据这无名氏在题记中所载,其受众人推举,冒死向曹丕皇帝献计,实为不得以。虽明知此乃众人将他做成替罪羔羊,但也不得不为之。
须知,他再得皇帝恩宠,待龙颜无常的皇帝一朝变脸,还哪有亲疏之分皆是刀下冤魂。
待众人被斩绝,自该轮到他矣,还焉有命在
于是,这无名氏,在进谏之前,慎密思虑,想出三条谋划之策,也是三条脱身保命之策。
谋划之一,想那曹丕皇帝如此忧愁、恼怒,无非是在陵墓选址之事上烦闷不已,无从决断,令其大为光火。
寻常墓址未入皇帝法眼,能得他欢喜之地只有一处,虽是大乘之选,极佳之地,却形势复杂,气运凌乱,局势险恶。
若以他独特之学术认知,通过逆改、调和、变通等手段,应能去旧出新,祛危噩,化险夷,能袭阴侵而不秽,承天罚而不殇,占尽大好形势而规避混乱凶煞,育龙脉气运而蒙荫千秋万代。
故此,他须向皇帝献出逆改之法,平衡之术,以让这魏文帝曹丕能欣喜选用他所钟爱之墓址,不再恼怒忧愁。
谋划之二,无论此谏言能否为皇帝所用,皆需及早转移己身多年所积攒之财富。将那些为官时所获金银财宝、贵重物件,一并转移至某处秘密之所。
言不成,须见机行事,尽快寻得脱困之法。
言成,则要施展谋划之三。
谋划之三,便是此谏言得幸被收纳,定要在墓葬即成之前,留出潜藏暗道,以备逃走之用。
须知,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
有多少参与皇帝、王室甚至是将军、高官墓葬的设计者、匠人、苦役、奴隶等,都在墓主人入殓后,被活活地坑杀、活埋、毒杀、斩杀、困死于地宫之内,成为殉葬品,作了陪葬冤魂。
而俞是参与过多,俞是难逃悲惨结局,至终时,唯有死路一条,难得活命。
莫说墓成之后,而今此些曾参与谋划皇帝墓葬的命师、名士,和一众方士、术士等,已困于皇宫不得而出,于软禁无异。
寻不得它法,定是全部被斩,甚至祸及九族。若有它法,此法必将极为机密,后续参与之人,基本无有幸理,未参与之人,尚有一线生机。
而这无名氏,既然已被公推谏言献计,定是百无之一的幸免道理了。
须知,若不被纳谏,正是触怒龙颜烦闷之时,不得善终。
若被纳谏,则也定是苟活一时,待它日墓成之时,将是这主要策划之人大限之日。
而今之计,唯有先冒死谏言献计,背时,则立有杀头之祸,顺时,尚能苟延残喘之刻,后续之事,且看天命,随机应变,再作定夺。
于是这无名氏焚香祷告,沐浴更衣,前往君王曹丕寝殿,通禀过后,觐见魏文帝曹丕。
他本是宫内中常侍之职,本就于宫中方便行走,而非那些属臣、外官们觐见天子之难。是以,无名氏不露被软禁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