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六十三 归隐异士(第1/2页)  化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化红尘最新章节!

    之所以这么问,是小兔印象当中的清道长真没什么东西可让城主惦记。

    蓉城虽比不上京城、沪城、花城发达,但在地域广阔的中国绝对能排在所有城市前十位。

    要知道,世界上很多小国家的总人口、总产值都还没有蓉城多,而城主在蓉城的势力绝不仅仅是担任了政府职务那么简单,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

    那么清道长呢,小兔只见过他几次,每次衣着都是内穿青黑道袍,外罩一件打了补丁的蓝黑褂子。他出门也不带箱子、不提皮包,而是背着个尖底敞口的竹背篼。

    到山家的时候,竹背篼里装的常是茶叶,那是他亲手种、亲手采、亲手焙的茶。他用这些茶送人,以感谢他们的捐助。

    听说清道长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早晚课之外种茶种菜,小兔见过他莳弄茶树,比她这个专业学农的人还娴熟。

    小兔曾一度认为,清道长在出家前就是个茶农,见了青城山上不少野生茶树的品种好,才留在山上修道。

    那么,城主是想要良种茶树,准备退休后办茶园?

    不得不说,小兔猜测和联想的能力还挺强,虽说都不靠谱,总能给让自己乐呵一下不是?这大概也是她后来遇了很多难承受的事,却又承受过来的原因吧。

    在小兔思路跑老远的时候,山猪已经说出原因:“清道长出家前是袍哥的龙头大爷,那件东西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的民间组织哥老会,在川渝地区其成员又称袍哥,到现代社会仍有影响力。

    小兔知道川渝地区年纪很老的男子有不少都是其中成员,是其中成员却不代表真参与了其中很多事,很多人是跟风加入的。即便已是新世纪,很多川渝男子见面还互称“哥老倌”,就是那风气的遗留。

    对于这种民间组织,小兔了解得很少,最熟的相关事物就是方言电视剧里那句——“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了解虽少,却清楚袍哥在川渝地区的影响力。而且,虽不清楚“龙头大爷”在会中算什么等级的人物,但听这名头就不可能是跟风入会的底层成员。

    朴素而病弱的清道长;电视剧里一呼百应,满脸横肉的袍哥大爷,小兔很难把这两种形象连在一起。

    但想了想之后,小兔又觉出这说法有漏洞的地方:“袍哥不搞家传制,清道长才十几岁就能让那么多成员服他管?”

    “你以为清道长当龙头大爷的时候才十几岁?那你认为他现在还不到七十岁?”山猪笑问。

    小兔点点头,清道长看起来病弱,但头发白得不多、牙齿也还好,也就七十岁左右的样子。

    “清道长今年足足九十八岁了!”山猪笑出声,又说,“他不是单一哪个堂口的龙头大爷,是祖堂的龙头大爷,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都尊称他‘老龙头’!他那件东西可以让成千上万袍哥兄弟听号令,你说暗藏野心的城主想不想要?”

    原来如此,小兔一边继续炒菜,又一边胡想起来。

    她对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之分不是太明白,大概来说清水袍哥就是社会上有威望的成员,属于袍哥,但不直接参与组织中的各种事务,跟后来各种协会的名誉会员类似;而浑水袍哥就和影视剧里捏钢珠、耍大刀,成天横行霸道的形象差不多了,是哥老会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

    至于各堂,有说分仁、义、礼、智、信五堂的,有称威、德、福、智、宣五堂的,总之意思都差不多,各处地域不同,堂口大小当然也不同。

    小兔是土生土长的蜀川人,又常听老年人讲故事,对这些东西知道一点,但“祖堂”之说,小兔还从来没听说过。

    “祖堂是什么?”小兔随口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