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四章:再遇崔贤(第1/2页)  我在大唐有座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考虑到泱泱大国的面子问题,李渊并不打算第一时间接见几大使团,而是将时间延后两天。

    王也求之不得,毕竟他也要准备一些谈判的筹码,目的当然是从这些外邦手里收获更多的资源为大唐所用。

    拜别李渊后,王也便打算前往竞技场同马周商量一下具体的接待细节。

    走到酒店门口,却发现崔一叶站在不远处的树下,正笑眯眯的朝自己挥手。

    王也快走几步过去,指着崔一叶笑骂:“你小子不在长安城好好呆着,天天往我泾阳县跑,就不怕被同僚检举吗。”

    “圣人在哪里,朝堂就在哪里。”崔一叶倒是言之有理。

    王也无奈的摇了摇头,突然灵机一动,道:“闲话少说,后天圣人非正式的接待几个外邦使团,圣人肯定没有准备要赏赐的东西,你刚好在,说说,我该备些什么当礼物。”

    王也话音刚落,旁边突然传来喝声:“这可不是儿戏。”一人从树后走出,让王也吓了一跳。

    崔一叶赶紧说道:“城主见谅,家父便是在此等你的。”

    “崔公有礼。”王也见过崔贤,此时也不陌生,简单施礼拜会。

    崔贤还了一礼,严肃的说道:“外臣来唐觐见我大唐圣人,这非同儿戏,哪怕不在太极宫正式觐见,也需做足国礼,依礼先通知礼部,而后由鸿泸寺作出安排,期间一切都须记录在案,赏赐之物,纵然你有所准备,但也先应由礼部相应官员查验备案,这关乎国体。”

    崔贤很是严肃的说了一长串规矩来。

    王也再施一礼:“谢催公指点。”

    崔贤这才对崔一叶说道:“你可知如何办?”

    “先取了相应的物件,而后圣人来泾阳肯定有礼部官员随行,依礼部安排一人去通知外邦客人,而后订下觐见的顺序,再请示圣人,是否有特别的赏赐与安排,作以记录与准备。”

    崔贤点点头,崔一叶笑着朝王也一礼拜别,便匆匆离去。

    崔贤这时对王也说道:“此事就交给我儿去办,不介意带我去看看这五里唐人街吧。”

    “您请。”王也见有懂行的人分担,高兴还来不及,急忙作了一个请的姿势。

    两人并肩往集市走去,在唐人街临近码头的一间店铺外,排着数以百计的人。

    王也都不知道这里是作什么的,倒是崔贤似乎已经派人来看过。

    只见崔贤从袖口中拿出一把铁尺:“此为你家的钢尺,却是遇水不锈,我问过家中铸铁匠人,他们告诉我在先秦的时候,就有法子让铜剑不生锈,到大汉的时候,铜镜的工艺已经极高。而你的钢应该是有配方的。”

    能说出配方这个词,就证明了清河崔氏也是有超一等工匠的。

    王也的钢铁不能说绝对不会生锈,而是不那么容易生锈而已,这其中加入了锌、锡、铅等,特别是锌会让铁不容易生锈。

    加入铬王也不是没想过,但那个成本高得不行,主要是王也现在还找不到这东西的提炼之法。

    大唐也是铸钢能人的,他们会给一把好刀在即将成型的时候再增加三道工艺,分别称为淋铁法、埋烧法,水铸法,这淋铁法就是大唐版的一种渗碳技术,埋烧就是一些矿土增加刀刃上的其他元素,水铸就是在某种液体之中,将烧红的刀放下去。

    传说越王勾践剑,就是用水铸这种方法完成的镀铬,这成本,试过一把刀之后,王也一看花费吓的脸都白了,要按这样的方式制作铁器,自己能赔到破产。

    崔贤对王也说道:“我之前来这里走了两圈,这里的锄头竟然是冰纹铁的,相传是北朝的一位老匠师所创,竟然让你得到。”

    “呵呵,机缘巧合。”王也乐呵呵的笑着,并没有解释太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