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悬棺里走出的樵夫(第1/2页)  全能大先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出两个时,龙虎山周边城镇的掠魔者便被杀了个干净。

    据目击者描述,这个樵夫年近中年,眼中饱含沧桑,只是用一把普通的柴刀就把那些凶残恐怖的掠魔者像砍瓜切菜一样的砍死了。

    虽其中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可见樵夫刀法之凌厉。

    龙虎山,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而得名。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同日下午,从龙虎山上的游客传出,樵夫是从天门山上的的悬棺上下来的。

    消息一经传出,引发无数舆论猜测,他的出处甚至掩盖了他单刀砍杀掠魔者的新闻。

    龙虎山不仅风光秀丽,龙虎山的崖墓更是华夏一绝。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成因。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

    这些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今天,竟然有大部分人目睹一个活生生的人从悬棺内走出,这简直比当年杨利伟登上月球,让人更加了解广阔无垠的宇宙还要来的震撼。

    樵夫下山的目的似乎正是为了掠魔者而来,在清缴了所有掠魔者后,他什么话都没留下,背着干枯的薪柴又回到了龙虎山。

    他没在乎世人异样的目光,从仙水岩崖顶直接跃了下去。借助峭壁上的几处突出的石岩踩踏借力,极其干净利落的落在了其中的一处悬棺上。

    那副棺材露出半个头,周身星星点点,被虫蛀的厉害,仿佛用力一推就会散落成尘灰。

    他在崖边,面无表情的瞥了眼在崖底指指点点的群众,淡淡开口“龙虎山是道教圣地,没事不要来打扰我。”

    轻飘飘的声音穿透云层,宛若炸雷般在人们耳边响起。

    他们心底巨震,惊骇的看着那道硬朗的身影钻入了棺材内,棺材板一合,紧接着就没了声息。

    在山上游玩的游客还不知道山下发生的恐怖事件,虽然惊异于樵夫的身手,却没崇拜到跪地膜拜的地步。他们停留在山脚,津津乐道的谈论着此事。

    有好事者,把手机拍摄的视频传到了上,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由于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悬棺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谜,龙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有人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这洞是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正是因为这层神秘面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