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如果是各部堂自己觉得不好,自首或者有改过自新者,那就不会有处罚。可如今,是皇帝在等不到想要的情况后,把这些罪证公之于众。如此一来,哪怕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也得打在犯错之人的身上。
最终的处置结果是,贪腐最多的吏部尚李长庚以及没有在场的左右侍郎,全都被贬去辽东,重新当一个知县。如今的他们,是没有资格再在吏部待下去的。
礼部尚徐光启,自身持正,在股权分红一事上表现突出,调任吏部尚,掌天下官吏的升迁。徐光启虽然还是尚,可吏部乃是六部之首,这也算是升迁,是一种奖赏了。
而礼部尚一职,则由礼部左侍郎孙元化担任。毕竟孙元化在徐光启奉旨出京的时候,就曾暂代过礼部尚一职,而且他是徐光启的学生,同样好科学技术知识。徐光启虽然离开了礼部,却不用担心孙元化会改变徐光启的政策,曹随萧规是肯定的了。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也是放心。
这次的御前会议,就这么结束了。群臣告退,唯独新任吏部尚徐光启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看着垂手而立的徐光启,微笑着问道:“徐卿可知,朕让卿担任吏部尚一职,是为了什么?”
徐光启一听,稍微一想,难道不是自身持正,能整顿吏治?
他当然是聪明人,知道皇帝既然这么问,就肯定不只是如此而已。稍微一想,心中便大概猜到了什么,就立刻回奏道:“微臣选用大明低级官员之时,会侧重偏好科学技术之知识人才!“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笑了,徐光启果然是猜出了自己的用意。
他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我华夏在西汉之前,诸多学问,层出不穷,兵家、墨家、法家等等,各有特色,算是百家争鸣,各显神通!文化知识之灿烂,为后世之罕见。到了西汉武帝之时,独尊儒术。可就算这样,儒家也注重六艺。“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停了停,微微摇头,似乎有点感慨地又说道:“可自隋唐以来,科举取士,慢慢地,读人都转为研读四五经,到了本朝,更是以钻研八股文为主,一心只想着进士及第做官发财!这不能怪那些读人,朕以为,是朝廷没有引导好!”
徐光启从头到尾没有说话,认真地在听着。
而崇祯皇帝,也没有让徐光启时时附和,只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科学技术知识之力量,相信卿能感受得到。如果大明之百姓,不去格物致知,不去了解自然规律,不去学这科学技术之知识,一心只读四五经,我华夏文明必定会被西夷赶超。等到将来的某一日,当西夷把科学文化知识上大大甩开大明时,以西夷的野蛮,到时候定然就是大明的祸患。而这,是朕绝不允许出现的!”
在崇祯皇帝穿越到这个位面之前,徐光启就已经着迷西学,也因此,和西夷传教士相处,不惜改变信仰,一心就学那西夷的科学技术知识。在这大明朝,如果要说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没有人会比徐光启更深。
如果说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对于其他人来讲,感触不深,但对徐光启来说,却是感触最深的。因此,他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非常郑重地向崇祯皇帝躬身一礼,而后郑重地大声保证道:“微臣明白陛下旨意,微臣定然不负陛下之所托!”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管不顾,立刻把科学技术知识加入到科举内容里面,哪怕眼下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在大明开始传播,那些读人十年寒窗苦读,突然加入了陌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定然是极不情愿,肯定会进行抵制的。
但要是朝廷在官员的选拔考核方面,开始往科学技术知识这方面倾斜,有了这样的引导,就会有更多的读人去看、去学科学技术知识,这个普及程度,会以最快的速度加速。如此一来,当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多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